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0个)

  • 登场

    páo hù dēng chǎng

    成语解释:身著官服;手持笏板;登场演戏。比喻上任作官;丑行开始(把官场比作戏台)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赵翼《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》:“袍笏登场也等闲,若他动色到柴关。”

  • 西山

    zhǔ hù xī shān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拄笏看山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简傲》:“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,桓谓王曰:‘卿在府久,比当相料理。’初不答,直高视,以手版拄颊云:‘西山朝来,致有爽气。’”

  • 披袍

    bǐng hù pī páo

    成语解释:秉:执持;笏: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;披袍:身穿官服。
    比喻作官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破风诗》第二折:“圣朝辅佐必良才,野有贤人久困埋,今朝察访当推举,秉笏披袍拜御阶。”

  • 看山

    zhǔ hù kàn shān

    成语解释:拄:支撑;笏: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。
    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简傲》:“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,桓谓王曰:‘卿在府久,比当相料理。’初不答,直高视,以手版拄颊云:‘西山朝来,致有爽气。’”

  • 击贼

    duó hù jí zéi

    成语解释:注:[1]笏:音ㄏㄨˋ,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手版,如玉笏、象笏、朝笏。
    [2]泚:音ㄘˇ。

    后以此典形容忠臣誓死捐躯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段秀实传》:“明日,(朱)泚召秀实议事,源休、姚令言、李忠臣、李子平皆在坐。秀实戎服,与泚并膝,语至僭位,秀实勃然而起,执休腕夺其象笏,奋跃而前,唾泚面大骂曰:『狂贼,吾恨不斩汝万段,我岂逐汝反耶!』遂击之。泚举臂自捍,才中其颡,流血匍匐而走。凶徒愕然,初不敢动;而海宾等不至,秀实乃曰:『我不同汝反,何不杀我!』凶党群至,遂遇害焉。”

  • 击蛇

    jǔ hù jī shé

    成语解释:笏: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。
    用手板将蛇打死。比喻有胆识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孔道辅传》: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,一郡以为神,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,欲上其事。道辅径前,以笏击蛇,碎其首。观者初惊,后莫不叹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