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38个)

  • 风声

    fēng shēng hè lì

    成语解释:唳:鹤鸣声。
    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。形容惊慌失措;或自相惊扰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房玄龄《晋书・谢玄传》:“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。”

  • 童颜

    tóng yán hè fà

    成语解释:颜:脸色。
    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,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。形容老年人气色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5回:“策见其人,童颜鹤发,飘然有出世之姿。”

  • 枭心

    xiāo xīn hè mào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心恶貌善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元稹《有鸟》诗:“千年不死伴灵龟,枭心鹤貌何人觉。”

  • 龟年寿

    guī nián hè shòu

    成语解释:相传龟、鹤寿有千百之数,因以“龟年鹤寿”比喻人之长寿。或用作祝寿之词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祭张书记文》:“神道甚微,天理难究,桂蠹兰败,龟年鹤寿。”

  • 鸡皮

    jī pí hè fà

    成语解释:皮肤发皱,头发苍白。指老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玄宗《傀儡吟》:“刻木牵丝作老翁,鸡皮鹤发与真同。”

  • 梅妻

    méi qī hè zǐ

    成语解释: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。比喻清高或隐居。宋·林逋隐居西湖孤山,植梅养鹤,终生不娶,人谓“梅妻鹤子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沈括《梦溪笔谈・人事二》:“林逋隐居杭州孤山,常畜两鹤,纵之则飞入云霄,盘旋久之,復入笼中。逋常泛小艇,游西湖诸寺。有客至逋所居,则一童子出应门,延客坐,为开笼纵鹤。良久,逋必棹小船而归。盖尝以鹤飞为验也。”

  • 冠猴

    xuān hè guàn hóu

    成语解释:乘轩之鹤,戴帽之猴。比喻滥厕禄位、虚有其表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刘基《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》之一:“池鱼幕燕依栖浅,轩鹤冠猴宠渥新。”

  • 虫沙

    yuán hè chóng shā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战死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士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

  • 沙虫

    yuán hè shā chóng

    成语解释: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引晋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
    ”按,今本《抱朴子·释滞》作:“山徙社移,三军之众,一朝尽化,君子为鹤,小人成沙。
    ”后因以“猿鹤沙虫”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引晋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按,今本《抱朴子・释滞》作:“山徙社移,三军之众,一朝尽化,君子为鹤,小人成沙。”

  • 猿啼

    yuán tí hè lì

    成语解释:猿和鹤凄厉地啼叫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十三回:“两崖分虎踞龙盘,四面有猿啼鹤唳。”

  • 猿啼

    yuán tí hè yuàn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猿啼鹤唳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・御淮》:“听得猿啼鹤怨,泪湿征袍如汗。”

  • 猿悲

    yuán bēi hè yuàn

    成语解释:猿和鹤凄厉地啼叫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》诗之二:“猿悲鹤怨因何事?只恐先生袖手归。”

  • 猿惊

    yuán jīng hè yuàn

    成语解释:猿猴惊恐,鹤哀怨。形容凄凉悲哀的气氛。多指因战乱,人死于战场而造成的。亦作“猿悲鹤怨”、“鹤怒猿啼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阮《秋日寄舍弟》诗:“猿惊鹤怨草三尺,楚尾吴头天一方。”

  • 焚琴

    zhǔ hè fén qín

    成语解释:杀掉鹤;烧了琴。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。焚:烧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胡仔《苕溪渔隐丛篆集》引《西清诗话》:“义山《杂纂》,品目数十,盖以文滑稽者。其一曰杀风景,谓清泉濯足,花下晒晖,背山起楼,烧琴煮鹤,对花啜茶,松下喝道。”

  • 离鸾

    bié hè lí luá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离散的夫妻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槐西杂志四》:“君百计营求,归吾妻子,恒耿耿不忘。今君别鹤离鸾,自合为君料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