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586个)

  • 在上

    gāo gāo zài shàng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地位高,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,脱离群众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周颂・敬之》:“无曰高高在上,陟降厥士,日监在兹。”

  • 一尺,魔一丈

    dào gāo yī chǐ , mó gāo yī zhàng

    成语解释: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。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6卷: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冤业随身,终须还账。”

  • 八斗

    cái gāo bā dǒu

    成语解释:才:文才。
    形容人文才很高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陈汝元《金莲记・偕计》:“不佞姓苏,名轼,字子瞻,眉州眉山人也。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。”

  • 水低

    shān gāo shuǐ dī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;多指死亡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若是留提辖在此,诚恐有些山高水低,教提辖怨怅;若不留提辖来,许多面皮都不好看。”

  • 水长

    shān gāo shuǐ cháng

    成语解释:象山一样高耸,如水一般长流。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。后比喻恩德深厚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望赋》:“龙门不见兮,云雾苍苍;乔木何许兮,山高水长。”

  • 不识

    bù shí gāo dī

    成语解释:识:知道,认识。
   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、轻重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1回:“你这小畜生,不识高低!看棍!”

  • 不知

    bù zhī gāo dī

    成语解释: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吕洞宾飞剑斩黄龙》:“洞宾见了,叫声好,不知高低。”

  • 自卑

    dēng gāo zì bēi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

  • 地厚

    tiān gāo dì hòu

    成语解释:原形容天地的广大,后形容恩德极深厚。也比喻事情的艰巨、严重,关系的重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正月》:“谓天盖高,不敢不局;谓地盖厚,不敢不脊。”

  • 莫测

    mò cè gāo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莫:不能。
    无法测量出多高多深。形容人或事难以揣测其高深奥妙。也可以讽刺故弄玄虚以迷惑别人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严延年传》:“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。”

  • 束之

    shù zhī gāo gé

    成语解释: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庾翼传》:“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太平,然后议其任耳。”

  • 听下

    tiān gāo tīng xià

    成语解释:谓天子圣明,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王融传》:“皇鉴烛幽,天高听下,赏片言之或善,矜一物之失时。”

  • 临下

    jū gāo lín xià

    成语解释:居:处在;临:面对。
    处于高处;俯视下方。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、地位。也比喻高高在上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齐 魏收《魏书・财安王》:“缴山立栅,分为数处,居高临下,隔水为营。”

  • 帽子

    dài gāo mào zǐ

    成语解释:吹捧、恭维别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儒林传下・熊安生》:“道晖好着高翅帽、大屐,州将初临,辄服以谒见。仰头举肘,拜于屐上,自言学士比三公。”

  • 好戴

    hào dài gāo mào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喜欢别人吹捧,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熊安生传》:“宗道晖好著高翅帽,大屐。州将初临,辄服以谒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