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在中间的成语(共39个)
- 发蒙振落- 成语解释:蒙:遮盖,指物品上的罩物;振:摇动。 
 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,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。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汲郑列传》:“好直谏,守节死义,难惑以非。至如说丞相弘,如发蒙振落耳。” 
- 发蒙振聩- 成语解释: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发蒙振聩。” 
- 坑蒙拐骗- 成语解释: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,陷害他人。 - 成语出处:《文汇报》1986.7.19:“坑蒙拐骗发不了大财,发了小财也长不了。” 
- 薏苡蒙谤- 成语解释: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同“薏苡之谤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项忠传》:“昔马援薏苡蒙谤,邓艾槛车被征。” 
- 狐裘蒙戎- 成语解释:狐裘的皮毛凌乱。亦以喻国政混乱。 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邶风・旄丘》:“狐裘蒙戎,匪车不东。叔兮伯兮,靡所与同。” 
- 被灾蒙祸- 成语解释:被:遭,受;蒙:受。 
 比喻遭受到灾难和祸害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王充《论衡・命义篇》:“人命有长短,时有盛衰,衰则疾病,被灾蒙祸之验也。” 
- 连蒙带骗- 成语解释:欺蒙,欺骗别人。 - 成语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要是他再滑一点,连蒙带骗,常常使点坏心眼,在这么个兵荒马乱的年月,就不说飞黄腾达吧,总不至于丢差事。” 
- 麋蒙虎皮,攻之者众- 成语解释:麋:麋鹿。 
 麋鹿如果披上虎皮,攻击者比攻击真老虎还多。比喻诸侯掠取天子之位必然会引起众怒而群起攻之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楚世家》:臣请譬之,夫虎肉臊,其兵利身,人犹攻之也。若使泽中麋蒙虎之皮,人之攻必万于虎矣。 
- 发蒙启滞- 成语解释:发蒙:启发蒙昧;滞:不流通。 
 启发蒙昧,打通阻塞。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武帝纪下》:“古之建国,教学为先,弘风训世,莫当于此,发蒙启滞,咸必之。” 
- 发蒙振槁- 成语解释:发:揭开;蒙:蒙盖物;振:抖动。 
 揭开蒙盖物,摇掉将落的枯叶。比喻轻而易举。-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杨乃郭詹等传论》:“盖天速其祸,如发蒙振槁,无烦驱除矣。” 
- 发蒙启蔽- 成语解释:发蒙:启发蒙昧;蔽:蒙蔽。 
 启发蒙昧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答李见罗先生书》:“发蒙启蔽,时或未省,而退实沉思。” 
- 铺眉蒙眼- 成语解释:装模作样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0回:“见他铺眉蒙眼,拿班做势,口里咬文嚼字,一口一声只称呼他薛爷。” 
- 被泽蒙庥- 成语解释:指受恩泽,蒙庇护。 - 成语出处:清钱泳《履园丛话・旧闻・吴留村》:“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,夙驾将行,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,自县治以至何干,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,八九十里,号泣攀留,行趾相接,不下数万人。” 
- 发蒙解缚- 成语解释:发蒙:启发蒙昧;解缚:解除束缚。 
 指启发蒙昧,解除束缚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唐顺之《与顾箸溪书》:“其龌龊处,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