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6个)

  • 浪迹

    làng jì píng zō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踪迹漂泊不定,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吴梅《风洞山・埋忠》:“我草泽偷生苦淹留,却教我浪迹萍踪向何处投。”

  • 浮梗

    fàn píng fú gěng

    成语解释: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。比喻踪迹漂泊不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徐夤《别》诗:“酒尽欲终问后期,泛萍浮梗不胜悲。”

  • 鸥波

    ōu bō píng jì

    成语解释:萍:浮萍。
    鸥鸟戏波,浮萍浪迹。比喻隐居者安逸闲适、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王士慎《池北偶谈・谈献二・王公家书》:“事在身外,身在世外,鸥波萍迹,足寄此生。”

  • 浪迹

    piāo péng làng jì

    成语解释:飘泊无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小生飘蓬浪迹,幸蒙令尊一见如故,解衣推食,恩已过甚。”

  • 浪梗

    fú píng làng gěng

    成语解释:浮萍:浮在水上的萍草;浪梗:浪里的草木茎。
    比喻漂泊无定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乔吉《扬州梦》楔子:“博着个甚功名,教俺做浮萍浪梗,因此上意懒出豫章城。”

  • 梗泛

    gěng fàn píng piāo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流离漂泊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二折:“只为他孤身去梗泛萍飘,撇的俺三口儿梦断魂劳。”

  • 梗迹

    gěng jì píng zōng

    成语解释:像断梗、浮萍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单本《蕉帕记・寻春》:“休夸绣虎雕龙,那值时危国破,怎发付梗迹萍踪。”

  • 梗泛

    gěng fàn píng piāo

    成语解释:断梗、浮萍在水中漂浮。比喻漂泊流离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二折:“只为他孤身去梗泛萍漂,撇的俺三口儿梦断魂劳。”

  • 断梗

    piāo píng duàn gěng

    成语解释: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。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周行己《再和文叔》:“契阔十年才道旧,问关千里又言旋。飘萍断梗无根柢,愁唤羸童理破鞯。”

  • 浪迹

    fēng píng làng jì

    成语解释:浪迹:到处飘游。
    比喻漂泊不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柔石《二月》:“萧涧秋在这六年之中,风萍浪迹,跑过中国底大部分的疆土。”

  • 断梗

    fú píng duàn gěng

    成语解释:浮萍:浮在水上的萍草;梗:草木茎。
    比喻漂泊无定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1回:“到家时,养起头发,听凭父母择一头亲事,结果终身,再不作浮萍断梗,路柳墙花了。”

  • 蓬飘

    péng piāo píng zhuǎn

    成语解释:蓬草随著风飘,浮萍跟著流水回转。比喻到处飘泊流浪。

    成语出处:杜甫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诗:“苔竹素所好,萍蓬无定居。”长生殿雨梦:“悄地向人丛里换妆隐逃,因此上流落久蓬飘。”文选潘岳西征赋:“陋吾人之拘挛,飘萍浮而蓬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