断在中间的成语(共274个)
- 割席断交- 成语解释:席:坐席,草席。 
 把席割开分别坐。比喻朋友绝交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德行》:“又尝同席读书,有乘轩冕过门者,宁读书如故,歆废书出看。宁割席分坐,曰:‘子非吾友也。’” 
- 巧断鸳鸯- 成语解释:断:判定。 
 很巧妙成全别人成为夫妻。
- 踢断门槛- 成语解释:因跑得太勤、太快,把人家的门槛都踢断。讽刺那些溜须拍马的走狗们。 
- 截断众流- 成语解释:喻识见玄远,超情越识。 - 成语出处:《五灯会元・云门偃禅师法嗣・德山缘密禅师》:“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:一句函盖乾坤,一句截断众流,一句随波逐浪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七六:“如复其天地之心神者,妙万物而为言,此截断众流句。” 
- 武断乡曲- 成语解释: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准书》:“当此之时,网疏而民富,役财骄溢,或至兼并豪党之徒,以武断于乡曲。” 
- 目断飞鸿- 成语解释:断:断绝;鸿:鸿雁。 
 目送大雁飞去,直到看不见。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鸣凤记・邹慰夏孤》:“此情未语泪先溶,自今别去,目断飞鸿。” 
- 悬断是非- 成语解释:悬断:凭空推断。 
 凭空推断是与非、对与错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复杜温夫书》:“吾性呆滞,多所未甚喻,安敢悬断是且非耶?” 
- 拈断髭须- 成语解释:髭:嘴上边的胡子。 
 频频搓转胡子,以致搓断了几根。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。- 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5回:“因为这种拈断髭须的音调,在这个书斋里,不容易听到的。” 
- 望断白云- 成语解释:形容想念父母。 -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狄仁杰传》:“亲在河阳,仁杰在太行山,反顾,见白云孤飞,谓左右曰:‘吾亲舍其下。’瞻怅久之,云移乃得去。” 
- 抽刀断水- 成语解释:抽刀:拔出刀来。 
 水:流水。
 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。比喻无济于事,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: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。” 
- 不断如带- 成语解释:犹不绝如缕。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、气息等低沉微弱、时断时续。 -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韩愈传赞》:“自晋汔隋,老佛显行,圣道不断如带。” 
- 飘蓬断梗- 成语解释: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断树枝。比喻到处漂泊,行踪无定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宗泽《上郑龙图求船书》:“全家百指,如飘蓬断梗,一在天之涯,一在地之角。” 
- 分钗断带- 成语解释:钗分开,带断了。比喻夫妻的离别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袁宏《后汉纪・灵帝纪上》:“妇人见去,当分钗断带。” 
- 杜断房谋- 成语解释:《新唐书·杜如晦传》:“每议事帝所,玄龄必曰:‘非如晦莫筹之。 
 ’及如晦至,卒用玄龄策也。盖如晦长于断,而玄龄善谋,两人深相知,故能同心济谋,以佐佑帝。”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曰“杜断房谋”。-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杜如晦传》:“每议事帝所,玄龄必曰:‘非如晦莫筹之。’及如晦至,卒用玄龄策也。盖如晦长於断,而玄龄善谋,两人深相知,故能同心济谋,以佐佑帝。” 
- 隔皮断货- 成语解释:谓隔着封皮,判断货物的好坏。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。 - 成语出处:《歧路灯》第八回:“不是为他中了举,便说深远。只是那光景儿,我就估出来六七分。兄弟隔皮断货,是最有眼色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