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在中间的成语(共387个)
积重难返
成语解释:积:长时间积累下来的;重:程度深;返:返回。
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、作风或习惯;不容易革除、改变。成语出处:清・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第20卷:“掌禁兵,筦枢要,遂致积重难返,以至此极也哉。”
避重就轻
成语解释:避重:指避开要紧的事;就轻:指抓小事情。
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。也指回避要害问题;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。成语出处:宋・刘挚《忠肃集・侍御史黄君墓志铭》:“民始不以多男为患,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。”
安土重迁
成语解释:安:习惯于;满意于;重:重视;不轻易。
安于故土生活;不愿轻易迁居异地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元帝纪》:“安土重迁,黎民之性;骨肉相附,人情所愿也。”
德重恩弘
成语解释:重:崇高、深厚;弘:通“宏”,大。
道德高尚,恩惠广大。形容普施恩德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袁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显荣频烦,称效寂蔑,又蒙赦其罪累,授以方州,德重恩弘。”
轻重倒置
成语解释:置:放;摆。
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摆颠倒了。成语出处:宋・刘安世《尽言集》:“轻重倒置,有害政体。”
轻重缓急
成语解释:缓:慢;不急。
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。成语出处:先秦・管仲《管子・国蓄》:“岁有凶穰,故谷有贵贱;令有缓急,故物有轻重。”
任重道远
成语解释:担子很重;路程很远。比喻责任重大;要经历长期的奋斗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
任重致远
成语解释:指负载沉重而能到达远方。后比喻抱负远大,能闯出新的前景,做出宏伟的业绩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下》:“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。”
心腹重患
成语解释: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王融传》:“一令蔓草难锄,涓流泛酌,岂直疥痒轻痾,容为心腹重患。”
浮图七级,重在合尖
成语解释:浮图:佛塔;合尖:造好塔尖。
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。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李菘传》:“为浮屠者,必合其尖。”
手足重茧
成语解释: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。形容长期劳累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修务训》:“昔者楚欲攻宋,墨子闻而悼之,自鲁趋而往,十日十夜,足重茧而不何处。”
双足重茧
成语解释:形容奔走劳苦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修务训》:“昔者楚欲攻宋。墨子闻而悼之,自鲁趋而十日十夜,足重茧而不休息。”
食不重味
成语解释:味:菜肴。
吃饭不要两样菜肴。形容生活俭朴。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下》:“食不二味,坐不重席。”《史记・吴太伯世家》:“越王勾践食不重味,衣不重采,吊死问疾,且欲有所用其众。”
如释重负
成语解释:像放下重担那样。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穀梁子《穀梁传・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昭公出奔,民如释重负。”
百舍重茧
成语解释:形容走远道的辛苦。
成语出处:《尸子・止楚师》:“墨子闻之,百舍重茧,往见公输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