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在中间的成语(共701个)
山崩地裂
成语解释:山崩塌;地开裂。多为地震所引起。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。后比喻声势之大;变化剧然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元帝纪》:“山崩地裂,水泉涌出。天惟降灾,震惊朕师。”
山摇地动
成语解释:山和地都在动摇。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五行志五》:“大明六年七月甲申,地震,有声自河北来,鲁郡山摇地动。”
天堂地狱
成语解释:原为佛家语。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,恶人死后堕入地狱。佛家用以劝善惩恶。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天竺迦毘黎国传》:“且要天堂以就善,曷若服义而蹈道;惧地狱以敕身,孰与从理以端心。”
天悬地隔
成语解释:悬、隔:距离远。
比喻相差极大。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陆厥传》: “一人之思,迟速天悬;一家之文,工拙壤隔。”
缩地补天
成语解释:指改造天地宇宙。比喻做非凡之事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音乐志一》:“高祖缩地补天,重张区宇;反魂肉骨,再造生灵。”
席地而坐
成语解释:席:坐席。
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。现多指坐在地面上。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李茂贞传》:“但御军整众,都无纪律,当食造庖厨,往往席地而坐。”
赤地千里
成语解释:赤:空无所有。
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。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。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唐庄宗纪上》:“克用兵大掠晋绛,至于河中,赤地千里。”
立地书厨
成语解释: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渊博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吴时传》:“时敏于为文,未尝属稿,落笔已就,两学目之曰‘立地书厨’。”
天长地久
成语解释: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”
天崩地坼
成语解释:崩:倒塌;坼:裂开。
象天塌下、地裂开那样。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赵策三》:“天崩地坼,天子下席。”
天崩地裂
成语解释:比喻重大的事变。崩:倒塌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大树坡义虎送亲》:“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,如天崩地裂,一件东西向前而坠。”
天老地荒
成语解释:见“天荒地老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栖真》:“天老地荒,此情无尽穷。”
动地惊天
成语解释:惊:惊动;动:震撼。
使天地惊动。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人杰地灵
成语解释:人有英杰;地有灵秀之气;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;就会成为名胜地区。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。
成语出处:唐・王勃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。”
天高地迥
成语解释:迥:远。
形容极其高远。成语出处:唐・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