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9个)

  • 之邦

    lǐ yí zhī bāng

    成语解释:礼仪:礼节和仪式;邦:国家。
    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。

    成语出处: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・最后的贵族》:“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,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,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,一点文化也没有。”

  • 已久

    xīn yí yǐ jiǔ

    成语解释:心仪:心中向往。
    内心向往已经很久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外戚传》:“公卿议更立皇后,皆心仪霍将军女。”

  • 孔时

    wēi yí kǒng shí

    成语解释:威仪:庄严的仪容和举止;孔:甚,很。
    仪容严肃,举止庄重,很合时宜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既醉》:“威仪孔时,君子有孝子。”

  • 兽舞

    fèng yí shòu wǔ

    成语解释:《书·益稷》:“《箫韶》九成,凤皇来仪……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。
    ”后用“凤仪兽舞”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,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书・益稷》:“《箫韶》九成,凤皇来仪……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。”

  • 之德

    mǔ yí zhī dé

    成语解释:母仪:作为母亲的典范。
    母亲的品德。泛指妇女的品德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光武郭皇后纪》:“好礼节俭,有母仪之德。”

  • 足式

    kūn yí zú shì
  • 堂堂

    táng táng yí biǎo

    成语解释:堂堂:形容庄严大方。
    形容仪表魁伟不凡,庄严大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海叙不遇》:“十三郎仪表堂堂,好个军将,何须以科第为资!”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二回:今尊兄堂堂仪表,名震四海,又与家兄同姓,正合家嫂所言。

  • 严峻

    fēng yí yán jùn

    成语解释:风仪:风度和仪容。
    风度仪容庄重严肃。

  • 令色

    lìng yí lìng sè

    成语解释:伭仪:和善美好的仪表;令色:和善的面容。
    美好的仪表,和悦的面容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烝民》:令仪令色,小心翼翼。

  • 千古

    mǔ yí qiān gǔ
  • 足式

    mǔ yí zú shì
  • 不肃

    wēi yí bù sù

    成语解释:威仪:严肃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;肃:恭敬,严肃。
    容貌和举止不庄重严肃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简雍传》:优游风议,性简傲跌宕,在先主坐席,犹箕踞倾倚,威仪不肃,自纵适;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,项枕卧语,无所为屈。

  • 楚奏

    zhōng yí chǔ zòu

    成语解释:钟仪:春秋时楚国的乐官,被晋国俘虏,晋侯叫他操琴,他奏的仍旧是楚国的音乐。
    比喻思念故国、怀念乡土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九年》:“文子曰:‘楚囚,君子也一乐操土风,不忘旧也。’”

  • 不类

    wēi yí bù lèi

    成语解释:威仪:礼仪细节;类:善。
    礼仪细节不能尽善尽美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瞻卬》:不吊不祥,威仪不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