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50个)

  • 抑扬

    yì yáng dùn cuò

    成语解释:抑:降低;挫:转折。
   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;节奏分明;和谐悦耳。一般指音乐、朗诵。有时也指文学作品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张戎《岁寒堂诗话》卷上:“而子建诗,微婉之情,洒落之韵,抑扬顿挫之气,固不可以优劣论也。”

  • 茅塞

    máo sè dùn kāi

    成语解释:茅:茅草;塞:堵塞。
    茅草塞路;突然开通了。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;现在一下开窍了。比喻立刻理解明白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闲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今茅塞子之心矣!”

  • 豁然

    huò rán dùn wù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豁然大悟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贾奉雉》:“贾豁然顿悟,曰:‘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。’翁大骇,走报其家。”

  • 捶胸

    chuí xiōng dùn zú

    成语解释:捶:敲打;顿:跺。
    两拳捶打胸部;两脚跺着地。形容焦急、痛楚、悔恨的神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李开先《闲居集・昆仑张诗人传》:“有告之者,殊不之信也;已而知其实然,捶胸顿足,若不欲生。”

  • 搓手

    cuō shǒu dùn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34回:“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,叫了签稿,请了刑名师爷,大家斟酌,想不出一个法子。”

  • 指手

    zhǐ shǒu dùn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一面指着骂,一面跺着脚。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三:“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,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,两步抢到她面前,厉声问道:‘你要干什么?’”

  • 闷怀

    mèn huái dùn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心中的忧虑、烦闷一下子就消失了。

  • 乾坤

    zhěng dùn qián kūn

    成语解释:乾坤:指天地、阴阳等。
    指治理天下,使混乱的局面转变为安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洗兵马》诗:“二三豪俊为时出,整顿乾坤济时了。”

  • 沉郁

    chén yù dùn cuò

    成语解释:郁:低沉郁积。
    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,语势有停顿转折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进雕赋表》:“至于沉郁顿挫,随时敏捷,而扬雄、枚皋之徒,庶可跂及也。”

  • 拊膺

    fǔ yīng dùn zú

    成语解释:捶胸跺脚。形容哀痛之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沈鲸《双珠记・母子分珠》:“叹骨肉拊膺顿足,曷胜哀痛。”

  • 捶胸

    chuí xiōng dùn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捶胸跌脚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九回:“[何玉凤]拍着那棺材,捶胸顿脚,放声大哭。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,石人落泪。”

  • 搓手

    cuō shǒu dùn zú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4回:“‘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!’说着急得搓手顿足。”

  • 之富

    yī dùn zhī fù

    成语解释:猗顿:春秋时鲁国人,家境富裕。
    像猗顿那样富有。泛指拥有巨额财产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解老》: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,而下有猗顿、陶朱、卜祝之富,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。

  • 摇首

    yáo shǒu dùn zú

    成语解释:摇着头,跺着脚。非常懊恼或惋惜的神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摇首顿足曰:‘此人见识胜吾十倍,今不除之,必为我国之祸!”

  • 抚膺

    fǔ yīng dùn zú

    成语解释:抚膺:拍着胸膛;顿足:以脚跺地。
    形容悲痛或悔恨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四卷:“荆公展转寻思,抚膺顿足,懊悔不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