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在中间的成语(共98个)
- 以火救火- 成语解释:用火来救火灾。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,不但无益,反而有害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人间世》:“是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,名之曰益多。” 
- 以水救水- 成语解释:引水来救水灾,水势越盛。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,相反更助长其势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人世间》:“是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,名之曰'益多'。” 
- 不可救药- 成语解释:药:用药治疗。 
 病重得没法医治。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也作“无可救药”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板》:“多将熇熇,不可救药。”孔颖达疏:“多行惨酷毒害之恶,熇熇然使恶加于民,不可救止而药治之。” 
- 抱薪救火- 成语解释:薪:柴草。 
 抱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;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;反而使灾害扩大。也作“负(背)薪救火”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魏策三》:“以地事秦,譬犹抱薪而救火也,薪不尽,火不灭。” 
- 负薪救火- 成语解释:背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,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。 - 成语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・有度》:“其国乱弱矣,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,则是负薪而救火也,乱弱甚矣。” 
- 远水不救近火- 成语解释: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;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;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。 - 成语出处: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说林上》:“失火而取水于海,海水虽多,火必不灭矣。远水不救近火也。” 
- 围魏救赵- 成语解释:指攻击敌人后方;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。魏、赵:战国时的国名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0回:“曹军劫粮,曹操必然亲往;操即自出,寨心空虚,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;操闻之,必速还。此孙膑‘围魏救赵’之计也。” 
- 救苦救难- 成语解释:解救众人的痛苦和灾难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虽不会法灸神针,更胜似救苦救难观世音。” 
- 舍己救人- 成语解释:舍己:牺牲自己。 
 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。- 成语出处: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,不然,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,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。” 
- 披麻救火- 成语解释:披着麻去救火。比喻惹火烧身,自招灾祸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三折:“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,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。” 
- 治病救人- 成语解释:治疗疾病;挽救病人。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神仙传》:“沈羲,吴郡人,学道于蜀,能治病救人,甚有恩德。” 
- 无可救药- 成语解释:比喻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今楚多淫刑,其大夫逃死于四方,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,不可救疗。” 
- 远水救不得近火- 成语解释: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:“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,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。” 
- 猴子救月- 成语解释:形容没事找事,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。 - 成语出处:《法苑珠林・愚赣篇・杂痴部》:“连猕猴重,树弱枝折,一切猕猴堕井水中。” 
- 远水难救近火- 成语解释: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九回:“只是远水难救近火,可惜这间兴处店面没有货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