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在中间的成语(共60个)
- 倾巢而出- 成语解释:倾:尽;倾巢:意指巢中一个也不剩。 
 整窝的鸟儿全出来。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贼兵倾巢而来,必是抵死厮拼、我将何策胜之?” 
- 覆巢毁卵- 成语解释:覆:翻倒。 
 巢:鸟窝。
 毁:破坏。
 卵:蛋。
 翻倒了鸟窝,打破了鸟蛋。比喻整体毁灭了,各部分都不复存在。亦作“覆巢破卵”、“覆巢倾卵”、“覆巢无完卵”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应同》:“夫覆巢毁卵,则凤凰不至。” 
- 破巢完卵- 成语解释:见“破巢馀卵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临城驿壁见方侍御孩未题诗》诗:“抱蔓摘瓜余我在,破巢完卵似君稀。” 
- 鹊巢鸠占- 成语解释:斑鸠不会做窠,常强占喜鹊的窠。本指女子出嫁,定居于夫家。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。 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召南・鹊巢》:“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” 
- 鸦巢生凤- 成语解释: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。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僧问:‘如何是异类?’显端曰:‘鸦巢生凤。’” 
- 鹊巢鸠居- 成语解释:《诗·召南·鹊巢》:“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 
 ”朱熹集传:“鹊善为巢,其巢最为完固。
 鸠性拙不能为巢,或有居鹊之成巢者。”本喻女子出嫁,住在夫家。后以“鹊巢鸠居”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、土地、妻室等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召南・鹊巢》:“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”朱熹集传:“鹊善为巢,其巢最为完固。鸠性拙不能为巢,或有居鹊之成巢者。” 
- 覆巢无完卵- 成语解释:覆:翻倒。 
 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。比喻灭门大祸,无一幸免。又比喻整体毁灭,个体也不能幸存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言语》:“大人,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?” 
- 鹊巢鸠据- 成语解释:同“鹊巢鸠居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鬼求人》:“夫鹊巢鸠据,事理本直。” 
- 鹊巢鸠主- 成语解释:同“鹊巢鸠居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蒋士铨《贺新凉・再叠韵束心斋》:“费商量、虎威狐假,鹊巢鸠主。” 
- 鹊巢鸠踞- 成语解释:同“鹊巢鸠居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黄六鸿《福惠全书・奸情总论》:“甚至鹊巢鸠踞,故为失昼之枭,蛇与龟盘,反作旁观之鳖。” 
- 鹪巢蚊睫- 成语解释: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下十四》:“公曰:‘天下有极细乎?’晏子对曰:‘有。 
 东海有虫,巢于睫,再乳再飞,而不为惊。臣婴不知其名,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。’”后以“鹪巢蚊睫”极言细微。鹪,通“焦”。指焦螟。- 成语出处:《晏子春秋・外篇下十四》:“公曰:‘天下有极细乎?’晏子对曰:‘有。东海有虫,巢于睫,再乳再飞,而不为惊。臣婴不知其名,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。’” 
- 鹊垒巢鸠- 成语解释:同“鹊巢鸠居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慎鸾交・贿篾》:“有甚仇,无端暗把机锋构,硬将人排挤,叫把鹊垒巢鸠。” 
- 燕巢幕上- 成语解释: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夫子之在此也,犹燕之巢于幕上。” 
- 燕巢危幕- 成语解释: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夫子之在此也,犹燕之巢于幕上。” 
- 倾巢出动- 成语解释:倾:倒出;巢:巢穴。 
 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。- 成语出处:罗广斌《红岩》第六章:“哪怕是一点最小的风吹草动,触及了蛛丝牵动了蛛网,便会立刻引起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们的倾巢出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