夺在中间的成语(共122个)
巧夺造化
成语解释:造化:原指自然的创造者,此指自然。
参见[巧夺天工]。求名夺利
成语解释:追求名誉,争夺财利。
成语出处:明・沈受先《三元记・空归》:“求名夺利夸得意,胜似状元及第。”
说经夺席
成语解释:讲说经书,争夺席位。原指讲经者互相诘难,义理不通者夺其讲席。后比喻口头上讲仁义道德,实际在争权夺利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戴凭传》:正旦朝贺,光武令群臣能说经者,更相诘难,义有不通,辄夺其席,以益通者,戴凭遂夺五十余席。
天夺其魄
成语解释:见“天夺之魄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沈作喆《寓简》卷七:“[古人]谓事大谬而谋拙,曰天夺其魄。”
天夺之年
成语解释:上天褫夺其年寿。谓不能享其天年。
成语出处:清・顾贞观《栩园词弃稿》序:“渐有应者,而天夺之年,未口,辄风流云散。”
投胎夺舍
成语解释:夺舍:道家指借新死者的躯体而再生。
迷信说法,人死后躯体消亡,其灵魂能转世投胎,也能借尸还魂。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七十五回:猴儿今番入我宝瓶之中,再莫想那西方之路!若还能彀拜佛求经,除是转背摇车,再去投胎夺舍是。
諠客夺主
成语解释: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,或外来的、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、主要的事物的地位。
像形夺名
成语解释:比拟其形状,而讹易本名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七回:“又有叫作甚麽绿荑的,还有甚么丹椒、蘼芜、风连,见于《蜀都赋》。如今年深岁改,人不能识,故皆象形夺名,渐渐的唤差了,也是有的。”
象形夺名
成语解释:夺:决定。
依照事物的形态特征来决定它的名称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7回:“如今年深岁改,人不能识,故皆象形夺名,渐渐的唤差了,也是有的……”
予夺生杀
成语解释:《周礼·天官、大宰》的“八柄”中有予、夺、生、诛(责备)等权力。后因以“予夺生杀”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。
成语出处:汉・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・天地阴阳》:“为人主者,予夺生杀,各当其义。”
渔夺侵牟
成语解释:渔夺:掠夺;侵牟:侵夺。
指掠夺、榨取百姓财物。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景帝纪》:“吏以货赂为市,渔夺百姓,侵牟万民。”
意夺神骇
成语解释:意夺:意志消沉;神:精神。
人的意志消沉,精神受到严重创伤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江淹《别赋》:是以别方不定,别理千名,有别必怨,有怨必盈。使个意夺神骇,心折骨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