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在中间的成语(共91个)
敲竹杠
成语解释: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7回:“兄弟敲竹杠,也算会敲的了,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?”
破竹之势
成语解释:比喻节节胜利,毫无阻碍。
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周纪下・武帝》:“严军以待,击之必克。然后乘破竹之势,鼓行而东,足以穷其窟穴。”
罄竹难书
成语解释:罄:尽;竹: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;书:写。
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多形容罪恶累累。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青梅竹马
成语解释:青梅:青的梅子;竹马: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。
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。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。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长干行》诗:“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。”
成竹在胸
成语解释:成竹:现成完整的竹子。
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。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。”
破竹建瓴
成语解释:势如破竹,高屋建瓴。比喻居高临下,所向无敌。
成语出处:清・魏源《圣武记》第七卷:“由昔岭中峰直抵葛尔崖,实有破竹建瓴之势。”
一竹竿打到底
成语解释:指一次就做成功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,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,不想半路相抛。”
罄竹难穷
成语解释:罄:尽,完;竹:竹子。
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。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。成语出处: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》:“盖暴其罪状,罄竹难穷。”
垂名竹帛
成语解释:垂名:传名。
竹帛: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,借指典籍、史册。
名字被载入史册,流传后世。成语出处:《封神演义》五十七回:“大丈夫先立功业,共扶明主,垂名竹帛。”
刀过竹解
成语解释:刀一劈下去,竹子立即分开。形容事情顺利解决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五回:“后来,果然办得水到渠成,刀过竹解。”
磬竹难书
成语解释:罄:用尽;竹:竹简,用以写字;书:写。
用尽竹子也难写完。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后泛指事实多,写不完。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品竹弹丝
成语解释:品:吹弄乐器;竹:指箫笛之类管乐器;丝:指琵琶、二胡之类弦乐器。
指吹弹乐器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又不会卖风流,弄粉调脂;又不会按宫商,品竹弹丝。”
东南竹箭
成语解释: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东南之美者,有会稽之竹箭焉。
”后因以“东南竹箭”比喻优秀人才。成语出处:《尔雅・释地》:“东南之美者,有会稽之竹箭焉。”
尺竹伍符
成语解释:本指记载军令、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。亦借指军队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方孝孺《书夷山稿序后》:“吾观四明蒋先生,羁寓数千里外,在尺竹伍符中,而放笔为诗……味其言如素处显位者,未尝有枯悴寒涩这态,是安可谓之穷士乎?”
青竹丹枫
成语解释:青竹生南方,丹枫长北地。因以“青竹丹枫”借指南北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敦儒《醉思仙・淮阴与杨道孚》词:“君向楚,我归秦,便分路青竹丹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