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344个)

  • 皮之不存,毛将

    pí zhī bù cún , máo jiāng ān fù

    成语解释:存:存留;附:附着。
    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

  • 日近长

   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

    成语解释:长安:西安,古都城名,后为国都的统称。
    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夙惠》:“因问明帝:‘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?’答曰:‘日远。不闻人从日边来,居然可知。’……更重问之,乃答曰:‘日近。’”

  • 塞翁失马,知非福

    sài wēng shī mǎ , ān zhī fēi fú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,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。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。同“塞翁失马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回:“处士有志未遂,甚为可惜,然塞翁失马,安知非福?”

  • 寝不席,食不甘味

    qǐn bù ān xí , shí bù gān wèi

    成语解释:甘味:味道好。
   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,吃饭时吃不出好味道。形容心事重重,坐卧不安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五》:“秦王恐之,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”

  • 道高益,势高益危

    dào gāo yì ān , shì gāo yì wēi

    成语解释:益:更加;势:权势。
    道德越高尚,为人处事好,就越安全;权势越大,更容易滥用权力,刚愎自用,就越危险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日者列传》:“道高易安,势高益危。居赫赫之势,失身且有日矣。”

  • 容膝之,一肉之味

    róng xī zhī ān , yī ròu zhī wèi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列女传・贤明》:“今以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,而怀楚国之忧,其可乎?”

  • 生于忧患而死于

    shēng yú yōu huàn ér sǐ yú ān lè

    成语解释:忧患:患难。
    忧患使人勤奋,因而得生;安乐使人怠惰,因而萎靡致死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。”

  • 以危为,以乱为治

    yǐ wēi wéi ān , yǐ luàn wéi zhì

    成语解释:治:合理。
    把危亡当作安定,把祸乱当作太平。形容缺乏政治远见,看不到潜在的危机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夫以天子之位,乘今之时,因天之助,尚惮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。”

  • 鸩毒

    yàn ān zhèn dú

    成语解释:晏:安逸;鸩:传说中的毒鸟,用其羽毛泡酒,有剧毒。
    指贪图享乐等于喝毒酒自杀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闵公元年》:“宴安鸩毒,不可怀也。”

  • 旦夕

    tōu ān dàn xī

    成语解释:偷安:苟且求安;旦夕:早晚,形容时间短。
    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魏・钟会《移蜀将吏士檄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俱碎。”

  • 思危

    yú ān sī wēi

    成语解释:于:处于;思:想。
   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楚策四》:“臣闻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”

  • 高枕

    gāo zhěn ān wò

    成语解释: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。形容无忧无虑。平安无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顺鼓》:“止久至于太旱,试使人君高枕安卧,旱犹自雨。”

  • 卧不

    wò bù ān zhěn

    成语解释:睡不安宁。形容心事、忧虑重重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5回:“然则带兵呢?成日里卧不安枕,食不甘味,又将如何?”

  • 远至

    ěr ān yuǎn zhì

    成语解释:迩:近处。
    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叶公问政,子曰:‘近者说,远者来。’”

  • 苟且

    tōu ān gǒu qiě

    成语解释:苟且:得过且过;偷安:贪图安逸。
    只顾眼前的安逸,不顾将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》:“其幸存者,亦皆偷安苟且,不为子孙长久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