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00个)

  • 颠乾

    diān qiān dǎo kūn

    成语解释:乾坤:指天地。
    能把天地颠倒。形容本领非常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二回:“我平生有个癖见,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,都是龙跳虎踞的精神,颠乾倒坤的手段,你道是什么呢?”

  • 柳眉

    liǔ méi dào shù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那女子不听犹可,听了之话,只见她柳眉倒竖,杏眼圆睁;腮边烘两朵红云,面上现一团煞气。”

  • 毛发

    máo fà dào shù

    成语解释:倒竖:尾端朝上直立。
    汗毛、头发都竖起来。①比喻怒不可遏。②形容很害怕,很紧张。亦作“毛发皆竖”、“毛发尽竖”、“毛发为竖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0回:“腾读毕,毛发倒竖,咬牙嚼舌,满口流血。”

  • 阴阳

    diān dǎo yīn yáng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颠倒是非,混淆黑白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,代天宣化,岂肯颠倒阴阳,强人所难?”

  • 翻黄

    fān huáng dǎo zào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颠倒黑白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康海《鲍老儿・秋日闲情》套曲:“眉来眼去,唇三口四,泥烂油滑,翻黄倒皂,呼风唤雨,搦雾抟沙。”

  • 颠来

    diān lái dǎo qù

    成语解释:翻过来倒过去,来回重复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64卷:“圣人做出许多文章制度礼乐,颠来倒去,都只是这一个道理做出来。”

  • 银河

    yín hé dào xiè

    成语解释:泻:水从高处往下直流。
    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。形容雨下得极大,象泻下来的一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:“金阙前开二峰长,银河倒挂三石梁。”

  • 颠鸾

    diān luán dǎo fè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顺序失常。旧小说用来形容男女交欢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 元好问《促拍丑奴儿・学闲闲公体》词:“无情六合乾坤里,颠鸾倒凤,撑霆裂月,直被消磨。”

  • 根摧

    shù dǎo gēn cuī

    成语解释:树干倾倒,树根毁坏。比喻人年迈体衰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三折:“柳翠也,只怕你春归人老,树倒根摧。”

  • 冠履

    guān lǚ dào zhì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上下位置颠倒,尊卑不分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第22卷:“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,不能制驭矣。至石晋尤甚,几有冠履倒置之势。”

  • 投机

    tóu jī dǎo bǎ

    成语解释:指利用时机;使用违法手段扰乱市场;牟取暴利。投机:利用时机钻空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47章:“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,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?”

  • 歪歪

    wāi wāi dǎo dǎo

    成语解释:不端正的样子,形容行动不稳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他把那些歪歪倒倒的柜子、架子、桌子、椅子都扶了起来。”

  • 颠颠

    diān diān dǎo dǎo

    成语解释:①指神思迷糊错乱。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,不可置信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朱子全书》卷六:“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,要读《周礼》、诸史、本朝典故,一向尽要理会,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,少刻,自己都恁自地颠颠倒倒,没顿放处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彼此夙缘,颠颠倒倒,皆非偶然也。”

  • 翻箱

    fān xiāng dǎo qiè

    成语解释:翻:倒,反转;箧:小箱子。
    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。形容彻底翻检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回:“船上买办又仗着洋人势力,硬来翻箱倒箧的搜了一遍。”

  • 横拖

    héng tuō dào zhuāi

    成语解释:拽:用力拉扯。
    指用暴力强拖硬拉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四:“众皂隶一齐动手,把娇娇嫩嫩的一个尼姑,横拖倒拽,捉将下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