嘴在中间的成语(共139个)
- 贫嘴贱舌- 成语解释:指话多而尖酸刻薄,使人厌恶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黛玉道:‘什么诙谐!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。’” 
- 尖嘴猴腮- 成语解释:腮:面颊。 
 像猴子似的尖嘴巴、瘦面颊。形容人长相丑陋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象你这尖嘴猴腮,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!不三不四,就想天鹅屁吃。” 
- 咂嘴弄舌- 成语解释:形容贪馋的样子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他一时慌了,弯下腰去抓那粉汤,又被两个狗争着,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。” 
- 尖嘴薄舌- 成语解释:形容说话尖酸刻薄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你既要骗我酒吃,又斗我围棋,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!” 
- 人多嘴杂- 成语解释:杂:杂乱,多种多样。 
 谈论的人多,说法多种多样。也指在场的人多,七嘴八舌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闺臣恐人多嘴杂,说话不便,即同良箴,红蕖,紫绡另在一房居住。” 
- 油嘴滑舌- 成语解释: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;耍嘴皮子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六回:“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,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,方好进去。” 
- 乖嘴蜜舌- 成语解释:形容口齿伶俐,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100回:“素姐那乖嘴蜜舌,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,不惟不把他可恶。” 
- 拨嘴撩牙- 成语解释:撩:引逗,挑弄。 
 指挑拨是非,胡言乱语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・围释》:“中间放着个蓼儿洼,明助着番家打汉家。通事中间,拨嘴撩牙。” 
- 笨嘴拙舌- 成语解释:拙:不巧。 
 嘴笨;口才不好;不善言辞。也作“笨口拙舌”。- 成语出处:杨朔《石油城》:“刘公之低着头,用大手搓着大腿,挺为难地说:‘我这个人,笨嘴拙舌的,谈什么呢?’” 
- 调嘴弄舌- 成语解释:调嘴:耍嘴皮。 
 指背地里说人闲话,搬弄是非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・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这早晚,东方将亮了,还不梳妆完,尚兀子调嘴弄舌!” 
- 七嘴八舌- 成语解释:形容人多嘴杂;议论纷纷。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。 - 成语出处:《好逑传》第五回:“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,忽被铁公子拦住,便七嘴八舌地乱嚷。” 
- 多嘴多舌- 成语解释:指嘴多,不该说而说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三折:“你休要多嘴多舌,如今秋雨淋漓,一日难走一日,快与我行动些。” 
- 轻嘴薄舌- 成语解释:形容说话轻佻刻薄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:“闲时常倚门靠壁,不三不四,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。” 
- 贫嘴薄舌- 成语解释:贫:唠叨令人厌烦;贫嘴:絮絮叨叨;使人厌烦;薄舌;不忠厚;老实。 
 形容人爱说话;言语又尖酸刻薄;惹人生厌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五卷:“叵耐邻里有一班荡子弟,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,闲常时倚门靠壁,不三不四,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。” 
- 拙嘴笨舌- 成语解释:嘴舌笨拙。形容不善于讲话。拙:笨;不灵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随缘下士《林兰香》:“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,只是嘴拙舌钝,不敢轻易开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