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86个)

  • 作父

    rèn chóu zuò fù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认贼作父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:“朋友,虽然在我们之中,有汉奸,有傀儡,有卖国贼,他们认仇作父,为虎作伥,但他们那班可耻的人,终竟是少数。”

  • 敌慨

    tóng chóu dí kǎi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同仇敌忾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・五论“文人相轻”——明术》:“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,是未必和‘批评’或‘批判’者同仇敌慨的。”

  • 苦大

    kǔ dà chóu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经历过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艰苦生活。

    成语出处:陈残云《山谷风烟》第四章:“在山路上,二柱很少讲话,冯均却摸到他一点苦大仇深的家底。”

  • 不及公

    sī chóu bù jí gōng

    成语解释:及:到。
    虽有私人仇恨而不伤害公家之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哀公五年》:“私仇不及公,好不废过,恶不去善,义之经也。”

  • 亲者痛,者快

    qīn zhě tòng , chóu zhě kuài

    成语解释: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,使敌人高兴。指某种举动只利于敌人,不利于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朱浮《与彭宠书》: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,而为见仇者所快。

  • 不共戴天

    fù chóu bù gòng dài tiān
  • 不报非君子

    yǒu chóu bù bào fēi jūn zǐ

    成语解释:有仇不报不算大丈夫。形容人气质刚毅。

  • 宜解不宜结

    yuān chóu yí jiě bù yí jié

    成语解释:是说彼此如有仇恨,应化解和好,不应互相报复,使得仇恨愈结愈深。劝人和解友好,不要记仇报复。

    成语出处:水浒传第三十二回:“贤弟差矣,自古道:『冤仇可解不可结。』他和你同是僚官,虽有些过失,你可隐恶而扬善。”

  • 往日无,近日无冤

    wǎng rì wú chóu , jìn rì wú yuān

    成语解释:往日:过去;近日:现在;仇:仇恨;冤:怨恨。
    过去没有仇恨现在也没有怨恨。指彼此一向没有冤仇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三折:你和公孙杵臼往日无仇,近日无冤,你因何告他藏着赵氏孤儿?

  • 外举不弃,内举不失亲

    wài jǔ bù qì chóu , nèi jǔ bù shī qīn

    成语解释:举:推荐;弃:丢弃;失:失掉;亲:亲属。
    推荐人才,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,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。形容办事公正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一年》:祁大夫外举不弃仇,内举不失亲,其独遗我乎?

  • 外举不避,内举不避子

    wài jǔ bù bì chóu , nèi jǔ bù bì zǐ

    成语解释:举:推荐;避:避开;失:失掉;亲:亲属。
    推荐人才,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,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。形容办事公正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去私》: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子,祁黄羊可谓公矣。

  • 外举不隐,内举不隐子

    wài jǔ bù yǐn chóu , nèi jǔ bù yǐn zǐ

    成语解释:举:推荐;隐:隐瞒;失:失掉;亲:亲属。
    推荐人才,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,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。形容办事公正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晋世家》:祁奚可谓不党矣,外举不隐仇,内举不隐子。

  • 外举不隐,内举不避亲

    wài jǔ bù yǐn chóu , nèi jǔ bù bì qīn

    成语解释:荐举人才时,无论有仇的外人或自己的亲人,只要有才能,一律任用。指推举人才,公正无私。

    成语出处:史记晋世家:“悼公问群臣可用者,祁傒举解狐;解狐,傒之仇。复问,举其子祁午,君子曰:『祁傒可谓不党矣,外举不隐仇,内举不隐子。』”

  • 万恨

    qiān chóu wàn hèn

    成语解释:指数不清的仇恨。形容仇恨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:“与君一把无名火,烧尽千愁万恨。”

  • 心切

    bào chóu xīn qiè

    成语解释:急于要报仇雪恨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踌躇千百万遍,终是报仇心切,只得宁耐,看个居止下落,再作区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