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76个)

  • 柳树上着刀,树上出血

    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 , sāng shù shàng chū xiě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代人受过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0卷:“忽朝一日,发出句说话来,教‘张公吃酒李公醉’,‘柳树上着刀,桑树上出血’。”

  • 沧海

    cāng hǎi sāng tián

    成语解释:沧海:大海;桑田:种桑树的地;泛指农田。
    大海变成农田;农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也作“桑田沧海”;又简称“沧桑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神仙传・麻姑》:“麻姑自说云,接待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”

  • 心计

    yán sāng xīn jì

    成语解释:研:计研,一名计然,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,善经商;桑:桑弘羊,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,长于理财。
    形容善于经商致富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研桑心计于无垠。”

  • 鸡犬

    jī quǎn sāng má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53回:“又走了一里多路,是一个乡镇了,田里种着菜,篱笆里栽着花,大有‘鸡犬桑麻’光景。”

  • 敬恭

    jìng gōng sāng zǐ

    成语解释: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止。”

  • 恭敬

    gōng jìng sāng zǐ

    成语解释:恭敬:尊敬,热爱;桑梓:桑树和梓树,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,比喻故乡。
   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之。”

  • 骂槐

    zhǐ sāng mà huái

    成语解释:指着桑树骂槐树。比喻表面上骂甲;实际上骂乙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:“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,百般称快。”

  • 田月

    tián yuè sāng shí

    成语解释:泛指农忙季节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齐・・萧子良《谏射雉启》:“且田月向登,桑时告至。”

  • 失之东隅,收之

    shī zhī dōng yú , shōu zhī sāng yú

    成语解释:东隅:东方日出处,指早晨;桑、榆:指日落处,也指日暮。
   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,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奚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

  • 说槐

    zhǐ sāng shuō huái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指桑骂槐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九回:“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,指桑说槐,暗相讥刺。”

  • 收之

    shōu zhī sāng yú

    成语解释: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溪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
    谓初虽有失,而终得补偿。后以“收之桑榆”谓事犹未晚,尚可补救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溪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

  • 渤澥

    bó xiè sāng tián

    成语解释:渤澥:渤海的古称。
    大海变成桑田,桑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巨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送乔仝寄贺君》诗之二:“不惊渤澥桑田变,来看龟蒙漏泽春。”

  • 遁迹

    dùn jì sāng mén

    成语解释: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。桑门,即沙门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钮琇《觚剩・树怪》:“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,遁迹桑门,结茅于微之黄山。”

  • 暮景

    mù jǐng sāng yú

    成语解释: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,一派黄昏景象。比喻晚年的时光。桑榆,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诗:“年在桑榆间,影响不能追。”南朝・梁 萧统《文选・刘铄〈拟古二首〉》:“愿垂薄暮景,照妾桑榆时。”

  • 陵谷

    hǎi sāng líng gǔ

    成语解释:沧海变桑田,山陵变深谷,比喻世事变迁极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朱彜尊《玉带生歌》:“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,以手摩挱尚如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