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在中间的成语(共335个)
戮力壹心
成语解释:见“戮力同心”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臧昭伯率从者将盟,载书曰:‘戮力壹心,好恶同之。’”
筋疲力倦
成语解释:犹言筋疲力尽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花边文学・安贫乐道法》:“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,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,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”
势单力薄
成语解释:指力量不足。
成语出处:张平《抉择》:“或者是因为突然感到自己是这般的势单力薄、不堪一击?”
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
成语解释:鼓:鼓动,振作;上游:比喻前列或高位。
把劲头鼓足,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。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,通过了‘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,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’的总路线。”
精强力壮
成语解释:精力充沛。
生力军
成语解释: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。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。
成语出处:清・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18回:“只道余万清一路是一枝生力军,就令他作前军。”
身大力不亏
成语解释:形容人身材高大,强壮有力。
一力降十会
成语解释:一力:力气大的一个人;降:制服;会:会家,懂武艺的人。
一个力气大的人,可以战胜十个会武艺的人。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五十回:韩爷技艺虽强,吃亏了力软;雷洪的本领不济,便宜力大,所谓‘一力降十会’。
服田力穑
成语解释:服:从事;穑:收获谷物。
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盘庚上》:“若农服田力穑,乃亦有秋。”
竭力尽能
成语解释:竭:尽;力:力量;能:能力。
使出全部力气与能耐。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燕义》:臣下竭力尽能,以立功于国。
量力而动
成语解释:量:估量;动:行动。
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,不要勉强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年》:随之见伐,不量力也。量力而动,其过鲜矣。
势力之交
成语解释:势:权势;交:交往。
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。指趋炎附势的朋友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张耳陈余传赞》:“势力之交,古人羞之。”
情见力屈
成语解释:情:真实情况;见:通“现”,暴露。
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。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韩信传》:“今足下举倦敝之兵,顿之燕坚城之下,情见力屈,欲战不拔,旷日持久,粮食单竭。”
精力过人
成语解释:精力旺盛,超过一般人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匡衡传》:你世农夫,至衡好学,庸作以供资用,精力尤过绝人。
智均力敌
成语解释: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王朗传》:“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,搏战旷日,智均力敌,兵不速决,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,然后宜选持重之将,承寇贼之要,相时而后动,择地而后行,一举更无余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