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在中间的成语(共306个)
天香国色
成语解释: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,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濬《松窗杂录》:“天香夜染衣,国色朝酣酒。”
富国强兵
成语解释:使国家富足,兵力强大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商鞅《商君书・壹言》:“故治国者,其抟力也,以富国强兵也。”
皇亲国戚
成语解释:皇帝的亲戚。比喻极有权势的人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三折:“刀斧手且住者,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。”
经国之才
成语解释:指治理国家的才干。
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外篇・自叙》:“一时莫伦,有经国之才。”
为国捐躯
成语解释:捐:献;躯:身体,指生命。
为国家牺牲生命。成语出处:清・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39回:“为国捐躯赴战场,丹心可并日争光。”
忧国忧民
成语解释: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齐策》:“寡人忧国爱民,固愿得士以治之。”
忧国忘家
成语解释: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来歙传》:“中郎将来歙,攻战连年,平定羌、陇,忧国忘家,忠孝彰著。”
忧国爱民
成语解释:忧心国家,爱护百姓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齐策》:“寡人忧国爱民,固愿得士以治之。”
卖国求荣
成语解释:荣:荣华富贵。
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贵。成语出处:宋・洪迈《容斋续笔・朱温之事》:“苏循及其子楷,自谓有功于梁,当不擢用。全忠薄其为人,以其为唐鸱枭,卖国求利,勒循致仕,斥楷归田里。”
开国元勋
成语解释:元勋:有特大功绩的人。
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。成语出处:明・周楫《西湖二集・吴山顶上神仙》:“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,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。”
一国三公
成语解释:公: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。
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权不统一,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五年》:“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保国安民
成语解释:保卫国家,使人民安居乐业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:“若以礼币请他,拜为上将,可以扫清水寨,殄灭狂徒,保国安民。”
祸国殃民
成语解释:祸、殃:带来灾难;使受损害。
危害国家;残害人民。成语出处:章炳麟《正学报缘起・例言》:“如去岁兖州之变,西报指斥疆臣,谓其祸国殃民,肉不足以啖狗彘。”
为国为民
成语解释:指不谋私利,为国家和人民效力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渔樵闲话》第一折:“有为国为民贤才,因苦谏不听,反遭诛戮。”
败国丧家
成语解释:败:衰败,沦亡;丧:丧失。
使国家沦亡,家庭败落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列女传・刘聪妻刘氏》:“自古败国丧家,未始不由妇人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