戚在中间的成语(共35个)
休戚相关
成语解释:忧喜、祸福彼此相关连。形容关系密切;利害相关。休:喜悦;吉利;戚:忧愁;悲哀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送陈给事去国启》:“眷此设心,无非体国;然用舍之际,休戚相关。”
戚戚具尔
成语解释:戚戚:互相亲爱的样子。
具:俱,都。
尔:迩,靠近。
指兄弟友爱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行苇》:“戚戚兄弟,莫远具尔。”
休戚与共
成语解释:彼此有福有祸都共同承受。休:福;欢乐;戚:忧愁。
形容关系密切;同甘共苦。成语出处:明・瞿共美《天南逸史》:“臣与皇上患难相随,休戚与共,愿自不同于诸臣,一切大政自得与闻。”
贫贱亲戚离,富贵他人合
成语解释:他人:外人;合:聚合。
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,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。指人情冷暖,世态炎凉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22卷:“有句古诗说得好,道是:‘贫贱亲戚离,富贵他人合。’贾似道做了国戚,朝廷恩宠曰隆,那一个不趋奉他?”
贫贱亲戚离
成语解释:一个人贫贱时,亲戚也会离开他。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金钱多少和地位高低为转移。
成语出处:晋・曹摅《感旧》诗:富贵他人合,贫贱亲戚离。廉蔺门易轨,田窦相夺移。
休戚共之
成语解释:忧喜、福祸彼此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相同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费祎传》:且王与君侯,譬犹一体,同休等戚,祸福共之,愚为君侯,不宜计官号之高下,爵禄之多少为意也。
宁戚饭牛
成语解释:宁戚:春秋时卫国人,后成为齐桓公的重臣;饭:喂。
宁戚在车下喂牛,敲着牛角唱歌。比喻有才之士沦落而做低贱的事。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道应训》:宁越(戚)饭牛车下,望见桓公而悲,击牛角而疾商歌。
至戚世交
成语解释:至戚:关系很近的亲戚;世交:两代以上的交谊。
形容彼此关系密切。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6回:“愚兄老拙株守,两家至戚世交,只和老弟气味还投合的来。老弟的儿子,就是我的儿子一般,我怎不尽心教导?”
亲戚朋友
成语解释:亲人、朋友及姻亲关系等人。
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怎生不做大筵席,会亲戚朋友,安排小酌为何?”
宁戚叩牛
成语解释:比喻有才的人沦落做低贱的事情。
哀戚之情
成语解释:戚:悲哀。
丧亲后的悲痛心情。成语出处:《孝经・丧亲章》:孝子之丧亲也,哭不偯,礼无容,言不文,服美不安,闻乐不乐,食旨不甘,此哀戚之情也。
贵戚权门
成语解释:贵戚:帝王的内外亲戚;权门:权贵豪门。
尊贵的皇亲国戚和有权势的豪门大族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息夫躬传》:“皆交游贵戚,趋权门。”
休戚是同
成语解释:休:欢乐,吉庆;戚:忧愁;是:语助词。
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同甘共苦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王导传》:“吾与元规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