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86个)

  • 含污

    hán wū rěn gòu

    成语解释:忍受屈辱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周经传》:“若令含污忍垢,即死填沟壑,目且不瞑。”

  • 是可孰不可

    shì kě rěn shú bù kě rěn

    成语解释:是,此、这。孰,何、什么。全句是说连这样都能容忍,那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事?形容事情恶劣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。

    成语出处:论语八佾篇:“孔子谓季氏:『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。』”

  • 不仁

    cán rěn bù rén

    成语解释:残忍:凶暴;仁:仁爱。
    凶恶暴虐不讲仁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董卓传》:“卓性残忍不仁,遂以严刑胁众。”

  • 吞声

    tūn shēng rěn qì

    成语解释:吞声:有话不敢说出来。
    流泪入口,不敢哭出声响。形容无声地悲泣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段氏》:“我所以吞声忍泣者,为无儿耳。”

  • 含羞

    hán xiū rěn rǔ

    成语解释:含:包容;辱:耻辱。
    形容忍受羞耻侮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且含羞忍辱,待报仇之后,死亦未迟。”

  • 包羞

    bāo xiū rěn rǔ

    成语解释:包:包容。
    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气量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王廷讷《狮吼记》:“在家做小伏低,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,到人前包羞忍辱。”

  • 为怀

    róng rěn wéi huái

    成语解释:心中存著宽容忍耐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志吴志吕蒙传:“天下未定,将军如宁难得,宜容忍之。”

  • 吞声

    tūn shēng rěn qì

    成语解释:吞声:不敢出声;忍:忍耐。
    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,不敢出声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高文秀《黑旋风》第一折:“我只是吞声忍气,匿迹潜形。”

  • 吞声

    tūn shēng rěn hèn

    成语解释:吞声:不敢出声;忍恨:强忍怨恨。
    指受了气勉强忍耐,有话不敢说出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从今后忍气吞声,再不敢嚎咷痛哭。

  • 残贼

    ān rěn cán zéi

    成语解释:残贼:伤害、毁坏人的身心。
    安于做残酷狠毒的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唐律・十恶》:安忍残贼,背违正道,故曰不道。

  • 阻兵

    ān rěn zǔ bīng

    成语解释:阻兵:依仗手中掌握的兵力。
    凭借统率之兵,行残忍之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四年》:夫州吁阻兵而安忍。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。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

  • 之怀

    ān rěn zhī huái

    成语解释:习于残忍之事的心肠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刑法志》:枭首轘身,义无所取,不益惩肃之理,徒表安忍水怀。

  • 担惊

    dān jīng rěn pà

    成语解释:担心害怕。指常处在惊吓、恐惧之中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一折:“做买卖的担惊忍怕,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。”

  • 负诟

    fù gòu rěn yóu

    成语解释:忍受指责和怨恨。

    成语出处:陈夔龙《梦蕉亭杂记》卷一:“责备之严,诚不足怪。庸讵知当局之负诟忍尤,艰难应付,有非楮墨所能罄者。”

  • 含辛

    hán xīn rěn kǔ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含辛茹苦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至于商家,连疑心也不当人子,只好含辛忍苦,自己懊悔怨怅,没个处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