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在中间的成语(共236个)
- 百舌之声- 成语解释:比喻唠叨、多嘴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说山训》:“人有多言者,犹百舌之声;人有少言者,犹不脂之户也。” 
- 嚼舌头根- 成语解释:诅咒的话。把舌头从根部咬下来。表示说了坏话,应该受到这样的惩治。后也用以指顺嘴胡说,搬弄是非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一回:哥阿,我不曾骂你,若骂你,就嚼了舌头根。 
- 费舌劳唇- 成语解释:费:耗损;劳:劳苦。 
 比喻说了许多的话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那过善本来病势已有七八分了,却又勉强料理这事,喉长气短,费舌劳唇,劳碌这半日,到晚上愈加沉重。” 
- 口干舌焦- 成语解释:见“口燥唇干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刘璋《斩鬼传》第四回:“两个人想来想去,总没个好法于。看看想到半夜,饿的龌龊口干舌焦,只的问仔细鬼道:‘老弟,我们饥了。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,请你如何?’” 
- 糖舌蜜口- 成语解释:甜言蜜语,说讨人喜欢的动听的话。 - 成语出处:《群英类选・〈海神记・王诉神〉》:“起初时为闲游,到后来被啜哄,糖舌蜜口随他弄。” 
- 调舌弄唇- 成语解释:犹言调唇弄舌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徐元《八义记・孤儿出宫》:“须不会调舌弄唇。对天修合方真药圣,揭榜入宫庭。” 
- 咂舌攒眉- 成语解释:形容人吃酸物的表情或惊讶的神情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游戏主人《笑林广记》第三卷:一人咂舌攒眉曰:‘如何有此酸酒,莫不把醋错拿了来?’ 
- 齰舌缄唇- 成语解释:咬舌闭口。形容闭口不言。 
- 足趼舌敝- 成语解释:谓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叶廷琯《吹网录・宁古塔纪略》:“至汉槎赐环之事,桭臣言同社诸公,如宋右之相国……固不忘故旧,而其中足趼舌敝,以成兹举者,则大冯三兄之力居多。” 
- 嘴清舌白- 成语解释:谓话说得明确清楚。 - 成语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八:“连这毛丫头也来放肆了……想烫坏我么?料想她也不敢,还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?你给我一句嘴清舌白的回话。” 
- 嘴尖舌快- 成语解释:比喻话多而轻率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15回:“不期成茂妻子,一则不知就里,二则嘴尖舌快,竟把‘都大叔进学迎过,不到我家’的话一一说完。” 
- 嘴快舌长- 成语解释:爱说长道短。 - 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七回:“妇言不是花言巧语,嘴快舌长,须是不苟言,不苟笑,内言不出,外言不入,总说一句,便是‘贞静’两个字。” 
- 拔舌地狱- 成语解释:佛教称人生前毁谤佛法,死后堕入受拔舌刑罚的地狱。后用来泛指因口舌罪过而堕入的地狱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二:若不悟去,老僧与尔入拔舌地狱。 
- 齿亡舌存- 成语解释:亡:脱落,不存在。 
 牙齿都掉了,舌头还存在。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,柔软的常能保全。- 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敬慎》:“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” 
- 齿落舌钝- 成语解释:年老掉齿,说话不清楚。 - 成语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那老僧既聋且昏,又齿落舌钝,所答非所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