斧在中间的成语(共42个)
- 鬼斧神工- 成语解释:像是鬼神所为。形容技艺精湛高超;几乎不为人力所及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屈大均《端州访研歌和诸公》:“年来岩底采无余,鬼斧神工多得髓。” 
- 弄斧班门- 成语解释: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,不自量力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王氏伯仲唱和诗序》:“操斧于班、郢之门,斯强颜耳。宋・欧阳修《与梅圣俞书》:“昨在真定,有诗七八首,今录去,班门弄斧,可笑可笑。” 
- 破斧缺斨- 成语解释:《诗·豳风·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。 
 ”斧、斨,泛指兵器。后以“破斧缺斨”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豳风・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。” 
- 豪末不掇,将成斧柯- 成语解释:豪,通“毫”。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,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,就很困难。 - 成语出处:《逸周书・观周》:“绵绵不绝,蔓蔓奈何?豪末不掇,将成斧柯。”孔晁注:“此言防患在微也。” 
- 毫末不札,将寻斧柯- 成语解释: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,酿成大患,再要消除,就很困难。 - 成语出处:《孔子家语・观周》:“勿谓何伤,其祸将长;勿谓何害,其祸将大……焰焰不灭,炎炎若何?涓涓不壅,终为江河;绵绵不绝,或成网罗;毫末不札,将寻斧柯。”王肃注:“札,拔也;寻,用者也。” 
- 豪厘不伐,将用斧柯- 成语解释:豪,通“毫”。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,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,就很困难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苏秦列传》:“《周书》曰:‘绵绵不绝,蔓蔓奈何?豪厘不伐,将用斧柯,前虑不定,将有大患,将奈之何?’” 
- 不避斧钺- 成语解释:斧钺:古代的兵器。 
 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。形容将士英勇无畏,或烈士忠义不屈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赵充国传》:“愚臣伏计孰甚,不敢避斧钺之诛,昧死陈愚,唯陛下省察。” 
- 操斧伐柯- 成语解释:执斧砍伐斧柄。比喻可就近取法。 - 成语出处:语出《诗经・豳风・伐柯》:“伐柯伐柯,其则不远。”《中庸》引此文,朱熹集注:“柯,斧柄。则,法也……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,彼柯长短之法,在此柯耳。” 
- 刀锯斧钺- 成语解释:古代四种刑具。借指酷刑。 -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刑法志》:“大刑用甲兵,其次用斧钺,中刑用刀锯,其次用钻凿。” 
- 运斧般门- 成语解释:犹言班门弄斧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周德清《一枝花・遗张伯元》套曲:“向管中窥豹那知外,坐井底观天又出来,运斧般门志何大。” 
- 双斧伐孤树- 成语解释:指嗜酒好色,摧残身体。 - 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阿沙不花传》:“而惟曲蘖是耽,妃姬是好,是犹双斧伐孤树,未有不颠仆者。” 
- 毫毛斧柯- 成语解释:毫:细毛;柯:斧柄。 
 很小很细的杂木如果不被拔除,那么它就会长成像斧柄那样粗的树木。比喻微小的隐患不除,将有可能酿成大祸。-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魏策一》:周书曰:‘绵绵不绝,蔓蔓奈何。毫毛不拔,将成斧柯。’前虑不定,后有大患,将奈之何? 
- 萧斧之诛- 成语解释:萧斧:行刑的斧钺;诛:杀戮。 
 受到斧钺的诛杀。形容人罪大恶极。- 成语出处:唐・孔颍达《春秋正义序》:“一字之嘉,有同华衮之赠;一言所黜,无异萧斧之诛。” 
- 绣斧之诛- 成语解释:绣斧:指皇帝指派、掌有生杀大权的巡察官员。 
 指皇帝特派官员对某人的诛罚。-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武帝纪》:遗直指使者暴胜之等,在绣前,杖斧,分部逐捕,刺史郡守以下皆伏诛。 
- 有斧无柯- 成语解释:柯:木制的柄。 
 有斧子头却没有斧柄。比喻有卓越的才能,却没有借以施展的条件。-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而并见驱迮,雨绝于天,有斧无柯,何以自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