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在中间的成语(共50个)
- 人亡政息- 成语解释:亡:失去,死亡;息:废,灭。 
 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,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 
- 人存政举- 成语解释: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,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其人存,则其政举。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 
- 苛政猛于虎- 成语解释:苛政: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;包括政令、赋税等。 
 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“夫子曰:‘何为不去也?’曰:‘无苛政。’夫子曰:‘小子识之,苛政猛于虎也。’” 
- 苛政猛虎- 成语解释:苛政:残暴地统治。 
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。- 成语出处:续范亭《老妇行》:“军阀盗贼真可恶!苛政猛虎向谁诉?” 
- 大政方针- 成语解释:重大的政策与措施,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。 - 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8回:“颇欲展施抱负,造成一法制国,所以一经就任,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,拟向国会宣布。” 
- 愚民政策- 成语解释:愚民:使人民愚昧。 
 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。- 成语出处:刘少奇《论党》:“他们在党内实行命令主义,遇事武断,实行家长式的统治,实行‘愚民政策’。” 
- 异政殊俗- 成语解释:异政:不同的政教;殊俗:不同的风俗。 
 指偏离正道的正教会风俗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》大序:“至于王道衰,礼义废,政教失,国异政,家殊俗,而变风变雅作矣。” 
- 蠹政病民- 成语解释: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时皓[孙皓]居武昌,扬州百姓溯流供给,甚苦之;又奢侈无度,公私匮乏。陆凯上疏谏曰:‘……又左右皆非其人,群党相挟,害忠隐贤,此皆蠹政病民者也。’” 
- 拥政爱民- 成语解释:军队拥护政府,爱护人民。 
- 内修政治,外治武备- 成语解释:修:修治;政治:政策;治:管理;武备:军备。 
 对内修明政治,对外做好军事准备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吴起《吴子・图国篇》卷一:明主鉴兹,必内修文德,外治武备。 
- 音与政通- 成语解释:音:音乐;政:政治。 
 音乐与政治是相联系的。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。-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乐记》:“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声音之道,与政通矣。唐・白居易《法曲・美列圣,正华声也》:乃知法曲本华风,苟能审音与政通。 
- 时政利病- 成语解释:时政:目前的政局;病:毛病,弊病。 
 当前政治方面的优点和弊病。- 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太祖纪一》:甲午,诏自今百官朝对,须陈时政利病,无以触讳为惧。 
- 发政施仁- 成语解释:发布政令,实施仁政。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论赏罚及修河事》:“方是时,二圣在位,发政施仁,惟恐不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