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在中间的成语(共117个)
临时抱佛脚
成语解释:原意为年老信佛,以求保佑,有临渴掘井之意。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“临时抱佛脚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孟郊《读经》诗:“垂老抱佛脚,教妻读黄经。”
闲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
成语解释:抱佛脚:拜佛。
比喻平时不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指平时没有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正是‘闲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。’各各暗笑,落得受了买东西吃。”
平时不烧香,临时抱佛脚
成语解释:平时:平常;抱佛脚:拜佛。
比喻平时不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指平时没有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成语出处:鲁迅《杂论管闲事・做学问・灰色等》:“却还用‘平时不烧香,临时抱佛脚’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。”
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
成语解释:谚语。原比喻平时不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
成语出处: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1章:“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,一旦听说要考试了,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。”
怀真抱素
成语解释:真:纯真。
素:质朴的本色。
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,质朴无华。亦作“怀质抱真”。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孝武帝纪》:“其有怀真抱素,志行清白,恬退自守,不交当世,或识通古今,才经军国,奉公廉直,高誉在民,具以名奏。”
怀珠抱玉
成语解释:见“怀珠韫玉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刘显传》:“怀珠抱玉,有殁世而名不称者,可为长太息,孰过于斯!”
怀质抱真
成语解释: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,质朴无华。同“怀真抱素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武帝纪上》:“其有勇退忘进,怀质抱真者,选部或以未经朝谒,难于进用。”
吞纸抱犬
成语解释:吞纸充饥,抱犬御寒。形容家贫好学。
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勉学》:“好学,家贫无资,累日不爨,乃时吞纸以实腹;寒无毡被,抱犬而卧。”
临急抱佛脚
成语解释:原意为年老信佛,以求保佑,有临渴掘井之意。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“临时抱佛脚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孟郊《读经》诗:“垂老抱佛脚,教妻读黄经。”
打抱不平
成语解释:在双方争执中;主动介入;帮助受到欺压的人;打击实施强暴者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?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。”
冬寒抱冰,夏热握火
成语解释:形容刻苦自勉。
成语出处:《吴越春秋・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念复吴,仇非上旦也。苦身劳心,夜以继日。……冬常抱冰,夏还握火。”
苍蝇不抱没缝的蛋
成语解释:形容自身不正,坏事才会找到头上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1回:“‘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’,虽然这柳家的没偷,到底有些影儿,人才说他。”
拥孺人,抱稚子
成语解释:孺人:妻子;稚子:幼儿。
搂着妻子,抱着孩子。成语出处:清·黄宗羲《刘伯绳先生墓志铭》:“先生既绝交息游,左对孺子,右顾稚子,郁郁无可告语。”
德以抱怨
成语解释:德:恩德;怨:仇怨,怨恨。
以恩德回报仇怨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刘繇传》:“知敦以厉薄,德以抱怨,收骨育孤,哀亡愍存,捐既忘之猜,保六尺之托,诚深恩重分,美名厚实也。”
别抱琵琶
成语解释:别:另外。
指移情他人或改嫁。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槐西杂志四》:“故人情重,实不忍别抱琵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