蹈在中间的成语(共69个)
- 发扬蹈厉- 成语解释:发:奋发;振作;扬:昂扬;蹈:跳、踏;厉:猛烈;有力。 
 形容精神饱满蓬勃;意气风发昂扬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大(太)公之志也。” 
- 重蹈覆辙- 成语解释:重:再一次;蹈:踏上;覆:翻倒;辙:车轮轧出的痕迹。 
 再走翻过车的老路。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;重犯过去的错误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窦武传》:“今不虑前事之失,复循覆车之轨。” 
- 履汤蹈火- 成语解释:身入汤火。喻处苦难之境。 - 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晋书・重俊传》:“复御家不法,其奴仆若履汤蹈火,忤其意者,或鞭之,或刃之。” 
- 如蹈水火- 成语解释:比喻处境艰难。 - 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张德辉传》:“若宰民者,头会箕敛以毒天下,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,为害尤甚。” 
- 乘虚蹈隙- 成语解释:犹言切中窾窍。比喻叩击中节。 - 成语出处: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黄龙举起磬击子来,在磬上铿铿锵锵的乱击,协律谐声,乘虚蹈隙。” 
- 探汤蹈火- 成语解释:犹言赴汤蹈火。喻不怕任何艰险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会狱》:“宁南兵变,料无人能将檄传;探汤蹈火咱情愿,也只为文士遭谴。” 
- 应规蹈矩- 成语解释:蹈:踩;规、矩:定方圆的标准工具,借指行为的准则。 
 指拘守旧礼仪与法度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音乐志》:“齐之以礼,相趋帝庭,应规蹈矩,玉色金声。” 
- 循规蹈矩- 成语解释:指遵守规矩;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。也形容拘泥保守;不敢有任何变动。循:遵守;蹈:踩;矩:方尺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答方宾王书》:“循涂守辙,犹言循规蹈矩云尔。” 
- 赴汤蹈火- 成语解释:赴:去;走向;汤:开水;蹈:踩。 
 投入沸水;踏上烈火。比喻奋不顾身;不避艰险。- 成语出处:晋・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 
- 足蹈手舞- 成语解释:犹言手舞足蹈。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陆贽《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》:“闻之者足蹈手舞,睹之者目骇心惕。” 
- 复蹈前辙- 成语解释:蹈:踏上;前辙: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。 
 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。比喻不吸取教训,重犯错误。-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窦武传》:“今不想前事之失,复循覆车之轨。” 
- 躬蹈矢石- 成语解释:谓将帅亲临前线,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,不怕牺牲自己。 -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曹操《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》:“卿在郡以来,擒奸讨暴,百姓获安,躬蹈矢石,年征辄克。” 
- 赴蹈汤火- 成语解释:赴:前往;蹈:踩;汤:热水。 
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,奋不顾身。-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禽鹿少见驯育,则服从教制,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蹈汤火。” 
- 如蹈汤火- 成语解释:蹈:踩;汤:滚水。 
 如同在滚水、烈火中行走一样。比喻处境艰险。- 成语出处: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命入朝廷,如赴汤火。” 
- 再蹈覆辙- 成语解释:再:重复;蹈:踩、踏;辙:车迹、道路。 
 重复走翻车的道路,指不接受教训。-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抱箭集・第二辑・曼陀罗华》:“这也是一种经验呢,我们都是年青人,将来还有生育的机会,我们可以不再蹈覆辙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