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在中间的成语(共113个)
- 以直报怨- 成语解释: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 
- 捷报频传- 成语解释:捷报:胜利的消息;频:屡次;连续多次。 
 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。- 成语出处:徐迟《地质之光》:“华北大平原上捷报频传。以后大港油田、胜利油田,其他油田相继建成。” 
- 实报实销- 成语解释:支出多少报销多少。 - 成语出处: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13章:“将来花多花少,实报实销,我也不多要你一个。” 
- 以恶报恶- 成语解释: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。 - 成语出处:《榖梁传・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伐国不言围邑。此言围邑,何也?不正其以恶报恶也。”范宁注:“前十八年。宋伐齐之丧,是恶也;今齐乘胜而报,是以恶报恶也。” 
- 跋来报往- 成语解释:匆匆地跑来跑去。跋,通“拔”。 - 成语出处:语出《礼记・少仪》:“毋拔来,毋报往。”郑玄注:“报读为赴疾之赴,拨、赴皆疾也。” 
- 打击报复- 成语解释:打击:攻击。 
 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。- 成语出处:《人民日报》1988.12.31:“披露了我们向上级反映我店截留利润六十五万元的问题后,遭受打击报复的一些真相。” 
- 因果报应- 成语解释:因果:原因和结果。 
 佛教迷信,认为今生种什么因,来生结什么果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慧立本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第七卷:“唯谈玄论道,问因果报应。” 
- 红旗报捷- 成语解释:清代军队出征,打了胜仗,派专人手持红旗,急驰进京报捷。现用作报喜的意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2回:“先生此去,何异登仙。指日红旗报捷,甚么司马黄堂,都是指顾间事。” 
- 一叶报秋- 成语解释:同“一叶知秋”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鲍溶《始见二毛》诗:“百川赴海返潮易,一叶报秋归树难。”唐・柳氏《杨柳枝》词:“一叶随风忽报秋,纵使君来岂堪折。” 
- 一报还一报- 成语解释:旧时认为做了怎幺样的事,就有怎幺样的报应。也指怎幺对待别人的,也就会得到怎幺样的回报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四折:“做冤仇能做毒,少不的一报还一报。” 
- 自报家门- 成语解释: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、家世、来历介绍给观众。指作自我介绍。 - 成语出处:宗璞《东藏记》第三章:“嵋慢慢地清楚地自报家门。” 
- 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- 成语解释: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。 - 成语出处:《缨络经・有行无行品》:“又问目连:‘何者是行报耶?’目连白佛言:‘随其缘对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’” 
- 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- 成语解释:君子:泛指品德高尚的人。 
 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,等待时机再动手。- 成语出处:《儿女风尘记》:“孩子,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!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!” 
- 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- 成语解释: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 
- 有冤报冤,有仇报仇- 成语解释:报:报复,抵偿。 
 指对造成冤枉、仇恨的人进行报复,使其作出抵偿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武松虽是粗卤汉子,便死也不怕,还省得有冤报冤,有仇报仇,并不伤犯众位,只烦高邻做个证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