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92个)

  • 头痛

    tóu tòng zhì tóu

    成语解释:指针对疼痛部位医治,不追究病因。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,被动应付,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》:“语曰:‘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’。今虏祸方中于辽,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,病在足之时矣。”

  • 以其人之道,还其人之身

    yǐ qí rén zhī dào , 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以:拿;治:惩处。
    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

  • 即以其人之道,还其人之身

   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 , 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

  • 久安

    cháng zhì jiǔ ān

    成语解释:治:太平。
    国家、社会长期太平安宁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贾谊传》:“建久安之势,成长治之业。”

  • 齐家

    qí jiā zhì guó

    成语解释: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,其家不可教,而能教人者,无之。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。”

  • 修齐

    xiū qí zhì píng

    成语解释: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,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”

  • 修身齐家国平天下

   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

    成语解释:提高自身修养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区,最后使全国安宁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

  • 武功

    Wén zhì wǔ gōng

    成语解释: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祭法》:“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,文王以文治,武王以武功,去民之灾,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。”

  • 百效

    bǎi zhì bǎi xiào

    成语解释:效:效果,功用。
    形容医术高明,效果很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一回:“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,说是曾受异人传授,能治百病,街上人找他治病,百治百效。”

  • 举要

    jǔ yào zhì fán

    成语解释:举:提出;治:治理;繁:芜杂。
    指写文章时突出主要的,把芜杂的地方加以删除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刘勰《文心雕龙・总术》:“乘一总万,举要治繁。思无定契,理有恒存。”

  • 之症

    bù zhì zhī zhèng

    成语解释:治不好的病、绝症。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、错误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伪自由书・电的利弊》:“说先前身受此刑,苦痛不堪,辣汁流入肺脏及心,已成不治之症,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。”

  • 半部论语天下

   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。

    成语出处:典出宋・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七:宋初宰相赵普,人言所读仅只《论语》而已。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。他说:“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,昔以其半辅太祖(赵匡胤)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”

  • 缮甲

    shàn jiǎ zhì bīng

    成语解释:缮甲:修治铠甲。
    比喻作军事准备。亦作“缮甲厉兵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郑风・叔于田序》:“叔处于京,缮甲治兵,以出于田。”

  • 一乱

    yī zhì yī luàn

    成语解释:治:太平。
    一段时期太平,一段时期动乱。指治世与乱世相间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天下之生久矣,一治一乱。”

  • 以夷

    yǐ yí zhì yí

    成语解释: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,使其互相冲突,削减力量,以便控制或攻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张祐传》:“以夷治夷,可不烦兵而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