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95个)

  • 顺天者逸,天者劳

    shùn tiān zhě yì , nì tiān zhě láo

    成语解释:顺:顺从;逸:安逸;逆:违背。
    顺从天理的能够得到安逸,违背天理的就会遭受劳苦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7回:“岂不闻‘顺天者逸,逆天者劳’,‘数之所在,理不得而夺之;命之所在,人不得而强之’乎?”

  • 顺德者吉,天者凶

    shùn dé zhě jí , nì tiān zhě xiōng

    成语解释:顺:依顺;吉:吉利;逆:违逆;凶:不幸。
    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,违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灾祸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四折:“你道顺德者吉,逆天者凶,我怎肯二意三心,背义忘恩,有始无终。”

  • 顺之者成,之者败

    shùn zhī zhě chéng , nì zhī zhě bài

    成语解释:顺:依顺;成:成功;逆:违背。
    顺从他的就能成功,违背他的定要失败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寄陈同甫书》:“然区区鄙意,常窃以为亘古亘今只是一体,顺之者成,逆之者败,因非古之圣贤所能独然。”

  • 顺人者昌,人者亡

    shùn rén zhě chāng , nì rén zhě wáng

    成语解释:顺:依顺;昌:昌盛;逆:违背。
    顺应民众的就能兴旺,违逆民众的定要毁灭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申屠刚传》:“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,而以万物为心。顺人者昌,逆人者亡,此古今之所共也。”

  • 顺我者吉,我者衰

    shùn wǒ zhě jí , nì wǒ zhě shuāi

    成语解释:顺:顺从;吉:吉利;逆:违逆;衰:衰败。
    顺从我的就会吉利,违背我的就会衰亡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20卷:“承玄步虚,上蹑玉机,衣斗履斗,流铃焕威,顺我者吉,逆我者衰,我行天真,万里廓开。”

  • 相视而笑,莫于心

    xiāng shì ér xiào , mò nì yú xīn

    成语解释:莫逆:彼此情投意合,非常相好。
    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,无所违逆于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大宗师》:“子祀、子舆、子犁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:‘孰能以无为首,以生为脊,以死为尻,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,吾与之友矣。’四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”

  • 龙鳞

    pī nì lóng lín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批逆鳞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谢张侍御启》:“优念亮脱身虎口,久矣讳穷;批逆龙鳞,期于合理,庶几一割之有用,安能百炼而愈刚!”

  • 包藏

    bāo cáng nì xīn
  • pī nì lín

    成语解释:批:触;逆鳞:传说龙喉下的鳞是逆向的,触摸容易触怒。
    比喻臣下敢于直谏触犯君主或弱国触犯强国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燕策》:“秦地遍天下,威胁韩魏赵氏,则易水以北,未有所定也,奈何以见陵之怨,欲批逆鳞哉!”

  • 归顺

    qì nì guī shùn

    成语解释:谓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自然相率弃逆归顺。”

  • 效顺

    qù nì xiào shùn

    成语解释:逆:违背。
    脱离叛逆者,效法忠于国家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陆贽《招谕淮西将吏诏》:“如能去逆效顺,因事建功,明设科条,以示褒劝。”

  • 无道

    dà nì wú dào

    成语解释: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:“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,大逆无道。”

  • 横发

    hèng fā nì qǐ

    成语解释:横:不测,意外。
    指出乎所料,突然兴起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岳珂《桯史・丹棱巽岩》:“吉凶祸福,横发逆起,有不可知,将合于道,其惟权乎。”

  • 无道

    zhòng nì wú dào

    成语解释:大逆不道,行事不循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吴王刘濞传》:“而卬(楚王刘卬)等又重逆无道,烧宗庙,卤御物,朕甚痛之。”

  • 之友

    mò nì zhī yǒu

    成语解释:莫:没有;逆:抵触。
    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张轨传》:“与乐安孙树仁为莫逆之友,每易衣而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