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5个)

  • 恃德者,恃力者亡

    shì dé zhě chāng , shì lì zhě wáng

    成语解释:恃:倚仗;昌:兴旺。
    依靠美德的一定兴旺发达,凭借暴力的必将灭亡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商君列传》:恃德者昌,恃力者亡。

  • 繁荣

    fán róng chāng shèng

    成语解释:繁荣:原指草木枝叶;花朵茂盛;引申为事物蓬勃发展;昌盛:兴旺;兴盛。
    形容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、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》:“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?”

  • 剩竹

    wǔ chāng shèng zhú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陶侃传》:“时造船,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,咸不解所以。后正会,积雪始晴,听事前作雪犹湿,于是以屑布地。及桓温伐蜀,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(钉)装船。其综微密,皆此类也。”

  • 分镜

    lè chāng fēn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夫妻分离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孙季昌《端正好・四时怨别集杂剧名》:“受寂寞似越娘背灯,恨离别如乐昌分镜。”

  • 顺我者,逆我者亡

    shùn wǒ zhě chāng , nì wǒ zhě wáng

    成语解释: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,违背我的就叫你灭亡。形容独裁统治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盗跖》:“顺吾意则生,逆吾意则死。”

  • 顺德者,逆德者亡

    shùn dé zhě chāng , nì dé zhě wáng

    成语解释: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,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高帝纪》:“臣闻‘顺德者昌,逆德者亡’,‘兵山无名,事故不成’。”

  • 顺天者,逆天者亡

    shùn tiān zhě chāng , nì tiān zhě wáng

    成语解释: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,违背天道的则灭亡。同“顺天者存,逆天者亡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四折:“岂不闻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,赵氏既昌,合当顺人应天,不宜苦苦直要报仇。”

  • 顺道者,逆德者亡

    shùn dào zhě chāng , nì dé zhě wáng

    成语解释: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,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。同“顺德者昌,逆德者亡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司马彪《战略》:“古人有言‘顺道者昌,逆德者亡’。”

  • 顺之者,逆之者亡

    shùn zhī zhě chāng , nì zhī zhě wáng

    成语解释:顺:顺从;昌:昌盛;逆:违背;亡:灭亡。
    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,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。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阴阳四时,八位,十二度,二十四节各有教令,顺之者昌,逆之者不死则亡。”

  • 得人者,失人者亡

    dé rén zhě chāng , shī rén zhě wáng

    成语解释:人:指人心。
    得人心的就能兴隆,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观《项籍故里碑铭序》:“至如谋于汉者,昔其臣也,公实弃之;兵于汉者,亦其将也,公不庸之。故曰:‘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。’”

  • 顺人者,逆人者亡

    shùn rén zhě chāng , nì rén zhě wáng

    成语解释:顺:依顺;昌:昌盛;逆:违背。
    顺应民众的就能兴旺,违逆民众的定要毁灭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申屠刚传》:“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,而以万物为心。顺人者昌,逆人者亡,此古今之所共也。”

  • 厥后

    kè chāng jué hòu

    成语解释:克昌,能够昌盛。厥,其。后,后代子孙。指人的事功,能庇荫后代子孙,使子孙昌荣兴盛。

    成语出处:诗经周颂雝:“燕及皇天,克昌厥后。”

  • 破镜

    lè chāng pò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乐昌分镜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4卷:“妾有乐昌破镜之忧,汝兄被缧绁缠身之苦,为虏所惊。”

  • 之镜

    lè chāng zhī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乐昌分镜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剪灯新话・联芳楼记》:“一旦事迹彰闻,思情间阻,则乐昌之镜,或恐从此而遂分。”

  • 未艾

    fāng chāng wèi ài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方兴未艾”。宋·张栻《答刘炳先昆仲》:“知公家门户,~耳。
    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