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在中间的成语(共71个)
- 欺世盗名- 成语解释:欺:欺骗;世人:指当时的人。 
 欺骗世人;窃取名誉。- 成语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不苟》:“夫富贵者则类傲之,夫贫贱者则求柔之,是非仁人之情也,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。” 
- 不饮盗泉- 成语解释:比喻为人廉洁。 - 成语出处:《尸子》:“(孔子)过于盗泉,渴矣而不饮,恶其名也。” 
- 掩耳盗铃- 成语解释:掩:遮盖;盗:偷。 
 把耳朵捂住偷铃铛;以为自己听不见;别人也不会听见。比喻自欺欺人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 
- 掩耳盗钟- 成语解释:亦作“掩耳盗锺”。捂住耳朵偷钟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语出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锺者,欲负而走。 
 则锺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锺怳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锺者,欲负而走。则锺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锺怳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 
- 揖盗开门- 成语解释:比喻接纳坏人,自取其祸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记李贼事》:“望风迎附,揖盗开门……卒至恶积祸盈,如屠犬豕。” 
- 诲盗诲淫- 成语解释:原意是财物不仔细保管,招致别人来偷盗;女子打扮得十分妖艳,也是引诱别人来调戏。现指引诱人做奸淫盗窃的事。 -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上》:“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。” 
- 狗盗鼠窃- 成语解释:像鼠狗那样的盗贼。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惠帝纪》:“今明主在于上,法令具于下,安得有反贼乎?此真狗盗鼠窃耳!” 
- 男盗女娼- 成语解释:盗:盗贼;娼:妓女。 
 男的是盗贼;女的是娼妓。形容男女思想极其腐朽败坏;尽做坏事。- 成语出处:明・谢谠《四喜记・天佑阴功》:“眼前之报,男盗女娼,灭门绝户,日后之报。” 
- 大盗窃国- 成语解释:窃:盗取。 
 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胠箧》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,而仁义存焉。” 
- 蒋干盗书- 成语解释:蒋干: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。 
 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。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。
- 赍盗粮,借贼兵- 成语解释:赍:以物送人;兵:兵器,武器。 
 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大略》:“非其人而教之,赍盗粮,借贼兵。” 
- 借寇兵,赍盗粮- 成语解释:兵:兵器,武器;赍:以物送人。 
 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。- 成语出处:秦・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,却宾客以业诸侯,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,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。” 
- 借贼兵,赍盗粮- 成语解释:兵:兵器,武器;赍:以物送人。 
 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故齐所以大破者,以期伐楚而肥韩,魏也;此所谓借贼兵,赍盗粮者也。” 
- 无兄盗嫂- 成语解释:语本《汉书·直不疑传》:“人或毁不疑曰:‘不疑状貌甚美,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!’不疑闻,曰:‘我乃无兄。 
 ’然终不自明。”后以“无兄盗嫂”指无中生有的毁谤。三国魏曹操《劐整齐风俗令》:“昔直不疑无兄,世人谓之盗嫂……此皆以白为黑,欺天罔上者也。
 ”。- 成语出处:语本《汉书・直不疑传》:“人或毁不疑曰:‘不疑状貌甚美,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!’不疑闻,曰:‘我乃无兄。’然终不自明。” 
- 潢池盗弄- 成语解释:见“潢池弄兵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滦阳续录》:“猥锋嫞斧,潢池盗弄何为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