齿在中间的成语(共147个)
- 打落牙齿和血吞- 成语解释:和:混合。 
 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。-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为了团结,为了大敌当前,顾全抗战,只好‘打落牙齿和血吞’。” 
- 象齿焚身- 成语解释:焚身:丧生。 
 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。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象有齿以焚其身,贿也。” 
- 没齿难泯- 成语解释:没齿:终身。 
 终身不能忘记。- 成语出处:明・陆采《怀香记・夕阳亭议》:“你果成得此事,下官感你的恩德,真是镂骨铭心,没齿难泯。” 
- 没齿不忘- 成语解释:没齿终生。一辈子也忘不了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张衡《同声歌》:“乐莫斯夜乐,没齿焉可忘。” 
- 唇齿之邦- 成语解释: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。比喻双方关系密切,利害与共。 -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鲍勋传》:“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,盖以吴、蜀唇齿相依,凭阻山水,有难拔之势故也。” 
- 切齿痛恨- 成语解释:牙齿互相摩擦。形容愤恨到了极点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彼此俱有切齿之恨。” 
- 没齿无怨- 成语解释:比喻永无怨言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夺伯氏骈邑三百,饭疏食,没齿无怨言。” 
- 切齿痛心- 成语解释:切齿:咬紧牙齿;痛心:形容心中极恨。 
 形容愤恨到极点。-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燕策三》:“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。”《史记・刺客列传》:“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。” 
- 令人齿冷- 成语解释:令:使;齿冷:因长期开口笑而使牙齿感到冷;指耻笑。 
 使人耻笑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沈德符《野获编》:“观萼此疏,欲谀悦取宠而迂诞不经,令人齿冷。” 
- 不足齿数- 成语解释:足:值得。 
 表示数不上,不值得一提。- 成语出处:鲁迅《坟・未有天才之前》:“泥土和天才比,当然是不足齿数的。” 
- 切齿腐心- 成语解释:切齿:咬紧牙齿;腐心:形容心中极恨。 
 形容愤恨到极点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刺客列传》:“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。” 
- 头童齿豁- 成语解释:童:原指山无草木,比喻人秃顶;豁:缺口。 
 头顶秃了,牙齿稀了。形容人衰老的状态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头童齿豁,竟死何裨?” 
- 切齿拊心- 成语解释:咬牙捶胸。极端痛恨貌。 -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燕策三》:“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:‘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。’” 
- 利齿伶牙- 成语解释:伶:通“灵”,灵活,乖巧。 
 能说会道。- 成语出处:元・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,那般的利齿伶牙。” 
- 予齿去角- 成语解释:谓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。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。 -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董仲舒传》:“天亦有所分予,予之齿者去其角,傅其翼者两其足,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……夫已受大,又取小,天不能足,而况人乎!”颜师古注:“谓牛无上齿则有角,其余无角者则有上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