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在中间的成语(共27个)
- 冰肌玉骨- 成语解释:像冰一样的肌肤;像玉一样的骨骼。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。也形容梅、水仙、荷花等鲜艳洁净。 - 成语出处:五代十国・后蜀・孟昶《避暑摩诃池上作》诗:“冰肌玉骨清无汗,水殿风来暗香暖。帘开明月独窥人,欹枕钗横云鬓乱。” 
- 铭肌镂骨- 成语解释:形容感受极深,永记不忘。 - 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序致》:“追思平昔之指,铭肌镂骨。” 
- 面黄肌瘦- 成语解释:面:脸;肌:肌肉;代指身体。 
 面色发黄;身体消瘦。形容人久病体衰或营养不良的样子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杨梓《霍光鬼谏》:“眼欺缩腮模样,面黄肌瘦形相。” 
- 刻肌刻骨- 成语解释:形容感受极深刻。 -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曹植《上责躬诗表》:“刻肌刻骨,迫思罪戾,昼分而食,夜分而寝。” 
- 擘肌分理- 成语解释:擘:分开;理:肌肤的纹理。 
 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。- 成语出处:汉・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,街谈巷议,弹射臧否,剖析毫厘,擘肌分理,所好生毛羽,所恶成疮痏。” 
- 脸黄肌瘦- 成语解释:脸色黄,肌体瘦。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。 - 成语出处:王西彦《隔膜》:“在这乡下孩子的观念里,难民应该都是一些脸黄肌瘦、衣著褴褛的人。” 
- 攘肌及骨- 成语解释:比喻侵及腹地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扬雄《法言・重黎》:“是以四疆之内,各以其力来侵,攘肌及骨,而赧独何以制秦乎?” 
- 沦浃肌髓- 成语解释:见“沦肌浃髓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一卷:“三百余年豢养深恩,沦浃肌髓。” 
- 浃沦肌髓- 成语解释:见“氵夹髓沦肌”。 - 成语出处:巴金《秋》:“这是不会竭尽的喷泉,这是浃沦肌髓的甘露。” 
- 沦肌浃髓- 成语解释:沦:深入;浃:通彻。 
 透入肌肉和骨髓。比喻感受深刻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原道训》:“不浸于肌肤,不浃于骨髓。” 
- 冰肌雪肤- 成语解释:像冰一样的肌肤。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魏源《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》序:“鼓罢复出其二子,长者九岁,冰肌雪肤,瞳翦秋水,中原未之见也。” 
- 沦肌浃骨- 成语解释:沦:深入;浃:通彻。 
 透入肌肉和骨髓。比喻感受深刻。-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原道训》:不浸于肌肤,不浃于骨髓。 
- 丰肌弱骨- 成语解释:丰润的肌肤,柔嫩的骨骼。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范成大《园丁折花七品各赋一绝》:“丰肌弱骨自喜,醉晕妆光总宜。独立风前雨里,嫣然不要人持。” 
- 香肌玉体- 成语解释:形容美女的肌肤的娇嫩温香。代指美女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杨慎《洞天玄记》:“我这里自揣,竡划,稳步决,尽平生手段神灵大,夺了你香肌玉体却归来。” 
- 冰肌雪肠- 成语解释:比喻身心洁白,没有污点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筵席》:“东林伯仲,俺青楼皆知敬重。干儿冰肌雪肠原自同,铁心石腹何愁冻。吐不尽鹃血满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