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在中间的成语(共161个)
- 无独有偶- 成语解释:独:一个。 
 偶:一对。
 不只一个;竟然还有配对的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壮者《扫迷帚》:“闻简某系蜀人,而此女亦是蜀人,可谓无独有偶。” 
- 金鸡独立- 成语解释:中国武术的一种姿式。像公鸡似的用一足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式。也泛指用一只脚站立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我是金鸡独立,要一足微长。” 
- 戛戛独造- 成语解释:形容文章别出心裁,富有独创精神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・瓶水斋诗》:“诸联戛戛独造,真无一语拾人牙慧者。” 
- 独门独户- 成语解释:单独一家。 - 成语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二章:“我们独门独户的,就只这么一个靠得住的亲戚。” 
- 独行独断- 成语解释:同“独断独行”。 - 成语出处:郭希仁《从戎纪略》:“彦彪令各营于肩章均添‘四标’字样,官长进谒皆称邱大帅,俨然以兵马都督自居,调遣布置,独行独断。” 
- 独是独非- 成语解释:指不采纳众议,是与非自己说了算,独断专行。 -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忠义传上・王义方》:“天子置三公,九卿……本欲水火相济,盐梅相成,然后庶绩咸熙,风雨交泰,亦不可独是独非,皆由圣旨。” 
- 独清独醒- 成语解释:独自清白,独自觉醒,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渔父》:“屈原曰:‘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’” 
- 民贼独夫- 成语解释:指残害人民众叛亲离的反动统治者。 - 成语出处:范文澜《中国通史》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:“这种险惨刻毒的民贼独夫思想,与孔孟正统派的仁义学说恰恰处于对立的地位。” 
- 天上天下,惟我独尊- 成语解释:惟:只有;尊:地位或辈分高。 
 形容人妄自尊大,目空一切。- 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・太子成道经》第一卷:“天上天下,惟我独尊。” 
- 天上地下,惟我独尊- 成语解释:惟:只有;尊:地位或辈分高。 
 形容人妄自尊大,目空一切。- 成语出处: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:“当其新识骤得,踊跃狂喜,亦有天上地下,惟我独尊之势,皆智之为也。” 
- 孤阴不长,独阳不生- 成语解释: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。 - 成语出处:李劼人《暴风雨前》第一部分:“本来也是道理!孤阴不长,独阳不生。” 
- 孤阴则不生,独阳则不长- 成语解释: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程允开《幼学故事琼林・夫妇》:“孤阴则不生,独阳则不长,故天地配以阴阳。” 
- 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- 成语解释:疾:急速,猛烈。 
 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。- 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功名》:“人主之患在莫之应,故曰: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。” 
- 惟我独尊- 成语解释:《续传灯录·宗元庵主》:“一日举:世尊生下,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云:‘天上天下,惟我独尊。 
 ’”本为推崇佛陀之辞,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,目空一切。- 成语出处:《续传灯录・宗元庵主》:“一日举:世尊生下,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云:‘天上天下,惟我独尊。’” 
- 鳌头独占- 成语解释: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楔子:“殿前曾献升平策,独占鳌头第一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