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成语(共337个)
天道好还
成语解释:旧指恶有恶报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还。”
言归于好
成语解释:言: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;没有实际意义;归于:回到。
指重新和好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九年》:“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”
拍手叫好
成语解释:拍着手叫好。形容仇恨得到消除。
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20回:“老残沉吟了一会,说道:‘……不如老哥一不做二不休,将此两款替人瑞再挥一斧吧。’子谨拍手叫好。”
好学深思
成语解释:好:喜爱;深:深入。
好学而心细,勤于思考。比喻心力并用。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何仙》:“有乐陵李忭,乃好学深思之士,其相好友在座,出其文,代为之请。”
夺人所好
成语解释: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。
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四折:“恁须不夺人所好。”
说好说歹
成语解释:①谓百般劝说或请求。②褒贬,评论好坏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6回:“我赶眼错就走出来,还要拦阻,又说好说歹,放了我来。”
好心做了驴肝肺
成语解释:俗语。指把好心当作坏意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8回:“你看我好心做了驴肝肺,你倒讪起我来,凭说我去罢。”
朱陈之好
成语解释:表示两家结成姻亲。
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朱陈村》诗:“徐州古丰县,有村曰朱陈。……一村唯两姓,世世为婚姻。”
乐善好义
成语解释:谓乐于行善,喜好正义。
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与杜相公书》:“伏以阁下朴厚清明,谠直之行,乐善好义,远大之心,施于朝廷,而博见于天下。”
好梦难圆
成语解释:比喻好事难以实现。
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紫钗记・剑合钗圆》:“彩云轻散,好梦难圆。”
急公好义
成语解释:急:急于;公:公众;好:喜好;义:义举。
热心公益;见义勇为。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钱牧斋尺牍》:“使急公好义者信从,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。”
好整以暇
成语解释:整:严整;暇:不急迫。
形容既严整,又从容。也指事情虽多,仍旧从容不迫。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六年》:“日臣之使于楚也,子重问晋国之勇。臣对曰:‘好以众整。’曰:‘又何如?’臣对曰:‘好以暇。’”
好事之徒
成语解释:好:喜欢;事:生事,多事。
指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。成语出处:《孔丛子・答问》:“则世多好事之徒,皆非之罪也。”
不识好歹
成语解释:歹:坏。
不知道什么是好;什么是坏。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6回:“你这泼猴,不识好歹!”
公诸同好
成语解释:公:公开;诸:“之于”的合音;同好:爱好相同的人。
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同爱好相同的人一起欣赏。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定仁义之度,成一家之言,虽未能藏之于名山,将以传之于同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