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卒的成语

卒的成语(共39个)

  • 马前

    mǎ qián zú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。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一为马前卒,鞭背生虫蛆;一为公与相,潭潭府中居。”

  • 聊以

    liáo yǐ zú suì

    成语解释:聊:姑且;勉强;卒:尽;终;岁:一年。
    姑且这样度过一年。本指逍遥自在地度日。现用以形容生活的艰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人谓叔向曰:‘子离于罪,其为不知乎?’叔向曰:‘与其死亡若何?诗曰:优哉游哉,聊以卒岁。知也。’”

  • 勇夫悍

    yǒng fū hàn zú

    成语解释:悍:凶暴蛮横。
    勇猛的武夫,凶悍的士卒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周书・王进传》:“五代之君,皆武人崛起,其所与俱勇夫悍卒,各裂土地封侯王,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!”

  • 无名小

    wú míng xiǎo zú

    成语解释:卒:士兵。
    不出名的小兵。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1回:“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,大喝:‘魏延无名小卒,安敢造乱!’”

  • 贩夫走

    fàn fū zǒu zú

    成语解释:旧指小贩和差役。泛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阿英《吃茶文学论》:“若夫乡曲小子,贩夫走卒,即使在疲乏之余,也要跑进小茶馆去喝点茶。”

  • 躬先士

    gōng xiān shì zú

    成语解释:犹身先士卒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张说《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》:“誓将首冒锋刀,躬先士卒,上假神兵之威,下定鬼方之罪。”

  • 身先士

    shēn xiān shì zú

    成语解释: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;奋勇杀敌。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当敌勇敢,常为士卒先。”

  • 为德不

    wéi dé bù zú

    成语解释:卒:完毕,终了。
    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公,小人也,为德不卒。”

  • 瓦合之

    wǎ hé zhī zú

    成语解释:瓦合:碎瓦相拼合。
    卒:士兵。
    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。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郦食其传》:“食其曰:‘足下起瓦合之卒,收散乱之兵,不满万人,欲以径入强秦,此所谓探虎口者也。’”

  • 有始有

    yǒu shǐ yǒu zú

    成语解释:谓做事能贯彻始终,坚持到底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“有始有卒者,其唯圣人乎?”

  • 保车

    diū zú bǎo jū

    成语解释:本是象棋术语。后比喻丢掉次要的,保住主要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京剧《龙江颂》第一场:“为了堵江救旱,我们是会损失一些,这照我们下棋的说法,就叫做‘丢卒保车’。”

  • 畜我不

    xù wǒ bù zú

    成语解释:畜:养育;卒:终。
    指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责没有完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邶风・日月》:“日居月诸,东方自出。父兮母兮,畜我不卒。”

  • 过河

    guò hé zú zǐ

    成语解释: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,不能后退,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,威力更大。比喻只能前进,不能后退。

    成语出处:张友鸾《秦淮粉墨图》第62回:“这是‘做了过河卒子,只有拼命向前’的时候呀!”

  • 之际

    cāng cù zhī jì

    成语解释:仓卒:仓促,匆忙。
    匆忙之间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粲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文士传》:“天下大乱,豪杰并起,在仓卒之际,强弱未分。”

  • 应战

    cāng cù yìng zhàn

    成语解释:指没有准备匆忙对付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只有不肯退却,仓卒应战(例如硝石战斗),表面上似乎在力争主动,实际上是被动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