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的成语(共31个)
拈花摘艳
成语解释:亦作“拈华摘艳”。指雕琢淫词艳句。
成语出处:明・宋濂《序》:“若夫拈花摘艳,劝淫蛊俗者之为,则当斥而弃之尔。”
发隐摘伏
成语解释:发:揭发。
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。成语出处:宋・秦观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:“发隐摘伏,敏捷如神。”
拈花摘叶
成语解释:拈:用指取物;花:女子。
比喻男性玩弄女性,嫖妓等。成语出处:明・朱权《卓文君》第二折:“倚翠偎红,拈花摘叶。”
拈花摘草
成语解释:拈:用指取物;花、草:女子。
比喻男性玩弄女性,嫖妓等。成语出处:元・古杭才人《宦门子弟错立身》第二出:“拈花摘草,风流不让柳耆卿。”
拈华摘艳
成语解释:见“拈花摘艳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宋濂《故天台朱府君霞屋阡表》:“若拈华摘艳,鉥心刿肾于辞章间,陋之陋者也。”
摘句寻章
成语解释:摘取、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。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。
成语出处:元・汤式《一枝花・赠人》套曲:“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,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。”
摘瓜抱蔓
成语解释:语本唐李贤《黄台瓜辞》:“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
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,三摘犹尚可,四摘抱蔓归。”后用以喻一扫而空。成语出处:语本唐・李贤《黄台瓜辞》:“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,三摘犹尚可,四摘抱蔓归。”
摘胆剜心
成语解释:摘:取。
剜:用刀剜。
用刀子将胆和心取出。形容非常痛苦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小孙屠》第三折:“再休放来生债,啼哭的摘胆剜心,伤情无奈。”
摘埴索涂
成语解释:盲人以杖点地,探索道路。喻盲目的行为。
成语出处:严复《救亡决论》:“凡舟车之运转流行,道里之险易涩滑,岩墙之必压,坎陷之至凶,摘埴索涂,都忘趋避。”
摘句搜章
成语解释:摘:选取;搜:寻求。
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孙权传》:“遣都尉赵咨使魏。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
钩元摘秘
成语解释:探取精微,采摘奥秘。
成语出处:郑观应《盛世危言・藏书》:“或钩元摘秘,著古今未有之奇书。”
理冤摘伏
成语解释:伸雪冤屈,揭发奸慝。
擒奸摘伏
成语解释:擒获暴露的坏人,揭露隐藏着的歹徒。
成语出处:《续古文苑・无名氏虞候郑府君墓志铭>》:“擒奸摘伏,抚弱遏强,井邑肃然。”
指古摘今
成语解释:摘:选取。
指摘古今。形容才气纵横,议论锋利。成语出处:清・徐麟《长生殿序》:“稗畦洪先生以诗鸣长安,交游宴集,每白眼踞坐,指古摘今,无不心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