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没的成语

没的成语(共166个)

  • 打着灯笼处找

    dǎ zhe dēng lóng méi chù zhǎo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很难得,不容易得到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一个人儿,只怕走遍天下,打着灯笼没处找去。”

  • 巧不成话

    méi qiǎo bù chéng huà

    成语解释:无巧不成书。指非常凑巧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自古道:‘没巧不成话。’这妇人手里拿叉杆不牢,失手滑将倒去,不端不正,恰好打在那人头巾上。”

  • 有三两三,怎敢上梁山

    méi yǒu sān liǎng sān , zěn gǎn shàng liáng shān

    成语解释:“三两三”是“胆子”的意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 如果没有一点胆子, 那敢挺而走险, 上梁山聚众造反。梁山:在山东省寿张、郓城、东平三县境内,本名良山,梁孝王曾游猎于此,故称为梁山,相传为水浒英雄聚义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义出自《水浒传》。“三两三”,出自《史记・卷一百零五・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脾重二斤三两, 扁广三寸, 长五寸, 有散膏半斤,主裹血温五藏,主藏意。肺重三斤三两, 六叶两耳,凡八叶,主藏魂魄。肾有两枚,重一斤一两,主藏志。胆在肝之短叶闲,重三两三铢,盛精汁三合。胃重二斤十四两 ......... ”

  • 赍志

    jī zhì mò dì

    成语解释:赍:怀抱着,带着;没:死。
    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江淹《恨赋》:“赍志没地,长怀无已。”

  • 齿难泯

    mò chǐ nán mǐn

    成语解释:没齿:终身。
    终身不能忘记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陆采《怀香记・夕阳亭议》:“你果成得此事,下官感你的恩德,真是镂骨铭心,没齿难泯。”

  • 屋架梁

    méi wū jià liá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无中生有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四卷:“更有一等狠心肠的人,偏要从家门首打墙脚起:诈害亲戚,侵占乡里,受投献,窝盗贼,无风起浪,没屋架梁。”

  • 血流

    xuè liú mò zú

    成语解释:足:脚。
    形容死伤很多,流血淹没了脚面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三辅旧事》:“武帝发兵攻卫太子,连闻五日,白虎门前沟中,血流没足。”

  • 齿不忘

    mò chǐ bù wàng

    成语解释:没齿终生。一辈子也忘不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张衡《同声歌》:“乐莫斯夜乐,没齿焉可忘。”

  • 头苍蝇

    méi tóu cāng yi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乱闯乱碰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97回:“上年往东京买卖,与那个没头苍蝇牛信曾相认识。”

  • 计奈何

    méi jì nài hé

    成语解释:指无法可想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・错斩崔宁》:“他因不忍见你分离,待得你明日出了门才来。这也是我没计奈何,一言为定。”

  • 可奈何

    méi kě nài hé

    成语解释:指没有办法,无计可施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:“清早是死不起床的,点名时监学向床上去拉他,也拉他不动,监学把他也没可奈何。”

  • 毛大虫

    méi máo dà chóng

    成语解释:没有毛的老虎。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货郎旦》第一折:“这一把无情毒火,岂非是没毛大虫。”

  • 法奈何

    méi fǎ nài hé

    成语解释:指没有办法,无计可施。

    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那里走・我们的路》:“所以那些没法奈何的人,我想都将向这三条路里躲了进去。”

  • 齿无怨

    mò chǐ wú yuà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永无怨言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夺伯氏骈邑三百,饭疏食,没齿无怨言。”

  • 衷一是

    mò zhōng yī shì

    成语解释:衷:折中。
    指意见纷歧,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盲肠炎・一个伟大的教训》:“就我见闻所及,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