恍的成语(共26个)
恍如隔世
成语解释:恍:仿佛;世:三十年为一世。
指仿佛相隔了一世。多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、事物变化之大的感慨。成语出处:宋・范成大《吴船录》下卷:“发常州。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,陆续于道,恍然如隔世焉。”
精神恍惚
成语解释:恍惚:迷糊。
形容精神不集中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北齐 魏收《魏书・尔朱荣传》:“荣亦精神恍惚,不自支持。”
心神恍惚
成语解释:恍惚:神志不清,精神不集中。
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。成语出处: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21卷:“唯荒诞是务,不接宾友,恶见于人,时多恚怒,心神恍惚。”
神思恍惚
成语解释:恍惚:神志不清。
精神不定;思想集中不起来。成语出处:唐・无名氏《郑德磷》:“德磷大骇,神思恍惚,悲婉久之,不能排仰。”
神情恍惚
成语解释:神志不清,心神不定。
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侯莫陈悦传》:“悦自杀岳后,神情恍惚,不复如常。”
恍然大悟
成语解释:恍然:猛然醒悟的样子;悟:理解、明白。
指忽然一下子明白;觉悟过来。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五卷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
恍恍忽忽
成语解释:神志不清、迷惘的状态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1回:“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后有人说道:‘婶娘连我也不认得了!’”
恍恍惚惚
成语解释:神志不清、迷惘的状态。
成语出处:唐・赵蕤《反经・知人》:“有如敢断而不能断者,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。”
恍恍荡荡
成语解释:摇晃不定。
迷离惝恍
成语解释: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。
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槐西杂志三》:“惟留二百余金,恰足两月余酒食费,一家迷离惝恍,如梦乍回。”
恍然自失
成语解释:恍然:仿佛;自失:好像失去了什么。
形容猛然醒悟后,心神不定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7卷:“程客恍然自失道:‘莫非是做梦么?’”
恍如梦境
成语解释:好象是在梦里一样。
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张鸿渐》:“两相惊喜,握手入帷。见儿卧床上,慨然曰:‘我去时儿才及膝,今身长如许矣!’夫妇依倚,恍如梦寐。”
恍如梦寐
成语解释:指好像做梦一样。
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张鸿渐》:“两相惊喜,握手入帷。见儿卧床上,慨然曰:‘我去时儿才及膝,今身长如许矣!’夫妇依倚,恍如梦寐。”
恍然若失
成语解释: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。形容心神不宁,不知如何是好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49回:“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,恍然若失,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。”
恍若隔世
成语解释:恍:仿佛;世:三十年为一世。
仿佛隔了一世。指因人事、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。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锦帆集・天池》:“屏山献青,画恋滴翠,两年尘土面目,为之洗尽。马首红尘,恍若隔世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