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迟的成语

迟的成语(共29个)

  • 姗姗来

    shān shān lái chí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。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外戚传上・孝武李夫人》:“是邪,非邪?立而望之,偏何姗姗其来迟。”

  • 说时,那时快

    shuō shí chí , nà shí kuài

    成语解释:小说中的常用套语。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说时迟,那时快,武松见大虫扑来,只一闪,闪在大虫背后。”

  • 船到江心补漏

    chuán dào jiāng xīn bǔ lòu chí

    成语解释:船到江心才补漏洞。比喻补救不及时,对事情毫无帮助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郑光祖《智勇定齐》第三折:“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,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。”

  • 疑不决

    chí yí bù jué

    成语解释:犹豫疑惑,不能决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段文振传》:“迟疑不决,非上策也。”

  • 疑未决

    chí yí wèi jué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拿不定主意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前蜀世家・王建传》:“昭度迟疑未决,建遣军士擒昭度亲吏于军门,脔而食之。

  • 必里

    bì lǐ chí lí

    成语解释:阴历九月九日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辽史・嘉仪志》:“九月重九日,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,少者为负,罚重九宴。……国语谓是日为‘必里迟离’,九月九日也。”

  • 事不宜

    shì bù yí chí

    成语解释: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;不宜拖延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杨春道:‘好计!我和你便去,事不宜迟!’”

  • 美人

    měi rén chí mù

    成语解释: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。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离骚》:“惟草木之零落兮,恐美人之迟暮。”

  • 珊珊来

    shān shān lái chí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姗姗来迟”。形容来得很晚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宣鼎《夜雨秋灯录》第三集:“备蜀锦十端,踵门请见,丽珊珊来迟,贾恨相见晚。”

  • 吾行

    chí chí wú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迟迟:慢慢地。
    原指慢慢考虑考虑再走。形容恋恋不舍地离开。

  • 暮之年

    chí mù zhī nián

    成语解释:迟暮:黄昏,比喻晚年。
    指人至老年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三回:“年兄之论固正,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,当此严冷之际,塞外驱驰,良不容易。”

  • 毫不

    háo bù chí yí

    成语解释:毫:一点儿。
    一点儿也不迟疑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进攻。”

  • 疑不断

    chí yí bù duàn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迟疑不决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沦淮西事宜状》:“迟疑不断,未有能成其事者也。”

  • 欲速反

    yù sù fǎn chí

    成语解释:速:快;迟:慢。
    指过于性急图快,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宋・刘克庄《答陈璘司户》:“老来怯酬唱,欲速反成迟。”

  • 以疾掩

    yǐ jí yǎn chí

    成语解释:疾:急速,猛烈;迟:迟缓;掩:乘人不备而进袭。
    用快速的行动方式去袭击动作迟缓的敌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兵略训》:当以生击死,以盛乘衰,以疾掩迟,以饱制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