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的成语(共195个)
半死半生
成语解释:①未全死。②比喻无意义、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。
成语出处:汉・枚乘《七发》:“龙门之桐,高百尺而无枝……其根半死半生。”
一知半解
成语解释:很贫乏的知识;很肤浅的理解。形容知道得不多;理解得不深。
成语出处:宋・严羽《沧浪诗话・诗辨》:“有分限之悟,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
一言半语
成语解释:指很少的一两句话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魏公子列传》:“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!”
半真半假
成语解释:一半真情;一半假意。不是完全真实的。
成语出处:元・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・秋思》套曲:“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,撇不下多情数桩。半真半假乔摸样,宜嗔宜喜娇情况,知疼知热俏心肠。”
片鳞半爪
成语解释:喻事物的极小部分。
成语出处:清・陈田《明诗纪事・孙宜》:“余观其诗,剽拟字句,了无意味,求杜之片鳞半爪不可得。”
东南半壁
成语解释:半壁:半边。
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、以南的半边江山。成语出处:元・施君美《幽闺记・虎狼扰乱》:“金朝那解番狼将,血溅东南半壁天。”
一鳞半爪
成语解释:鳞:鱼类的鳞片。
爪:鸟兽的脚趾。
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;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。成语出处:唐・高仲武《中兴间气集・苏涣》:“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,上广州李帅,其文意长于讽刺,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。”
半晴半阴
成语解释:又晴又阴,阴晴不定。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。
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洛中早春》:漠漠复霭霭,半晴将半阴。
半路修行
成语解释: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。比喻中途改行,从事另一工作。
成语出处:参见“半路出家”。
半截入土
成语解释:截:段。
半段身子埋入土内。比喻人在世不久了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东坡志林》第12卷:“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:‘汝何等草芥,辄居我上!’艾人俯而应曰:‘汝已半截入土,犹争高下乎!’”
半青半黄
成语解释:农作物还没有长好,青黄相接。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全书》第一卷:“只为明得不尽,若明得尽,私意自然留不得。若半青半黄,未能透彻,便是尚有渣滓,非所谓真知也。”
行百里者半九十
成语解释: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秦策五》:“诗云:‘行百里者半九十。’此言末路之难也。”
半部论语治天下
成语解释: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。
成语出处:典出宋・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七:宋初宰相赵普,人言所读仅只《论语》而已。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。他说:“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,昔以其半辅太祖(赵匡胤)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”
半半拉拉
成语解释:不完整;未全部完成的。
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论说话的多少》:“最麻烦的是人多的时候,说得半半拉拉的,大家或者交头接耳说他们自己的私话,或者打盹儿,或者东看看西看看,轻轻敲着指头想别的,或者勉强打起精神对付着你。”
半半路路
成语解释: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