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的成语(共165个)
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
成语解释:说话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,行事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诺言。指言行不一致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,则曰,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
左对孺人,右顾稚子
成语解释:孺人:对妇女的尊称,借指妻子;稚子:幼儿。
左边对着妻子,右边看顾小孩。指家庭生活。成语出处:清・黄宗羲《刘伯绳先生墓志铭》:“先生既绝交息游,左对孺人,右顾稚子,郁郁无可告语。”
左对孺人,顾弄稚子
成语解释:孺人:对妇女的尊称,借指妻子;稚子:幼儿。
左边对着妻子,右边看顾小孩。指家庭生活。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青门种瓜人,左对孺人,顾弄稚子,忆侯门似海,珠履杂遢之盛事。”
堕甑不顾
成语解释:甑:古代一种瓦制炊器;顾:回头看。
甑落地已破,不再看它。比喻既成事实,不再追悔。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郭泰传》:“客居太原,荷甑堕地,不顾而去。林宗见而问其意,对曰:‘甑已破矣,视之何益。’”
草庐三顾
成语解释:顾:拜访。
刘备为请诸葛亮,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。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。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。成语出处:三国・蜀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
义不反顾
成语解释:反顾:回头看。
①义:通“议”,考虑,打主意,选择。
决策时连回头看的功夫都没有。形容毫不犹豫,极为迅速地作出某项决定。亦作“计不反顾”。②为了正义只能奋勇向前,不犹豫回顾。亦作“义无反顾”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夫边郡之士,闻烽举燧燔,皆摄弓而驰,荷兵而走,流汗相属,唯恐居后,触白刃,冒流矢,义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,如报私讎。”
茅庐三顾
成语解释:见“草庐三顾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醉写赤壁赋》第一折:“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,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。”
顾影惭形
成语解释: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
成语出处:晋・傅咸《申怀赋》:“芬芳并发,我秽其馨;德音光宣,我累厥声;岂伊不愧,顾影惭形。”
顾景惭形
成语解释: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曹植《封二子为公谢恩章》:“天时运幸,得生贵门。遇以亲戚,少荷光宠。窃位列侯,荣曜当世。顾景惭形,流汗反侧。”
内顾之忧
成语解释:旧时形容没有妻子,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。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。
成语出处:晋・左思《咏史》诗:“外望无寸禄,内顾无斗储。”
掉头不顾
成语解释:掉:摆动;顾:回头看,瞻望。
摆动着手臂,头也不回。形容毫无眷顾,态度坚决。成语出处:宋・刘过《沁园春・寄辛丞旨,时承旨招,不赴》:“二公者,皆掉头不顾,只管衔杯。”
顾而言他
成语解释:见“顾左右而言他”。
成语出处:《扫迷帚》第二一回:“那三人见话不投机,便顾而言他。”
一顾之荣
成语解释:顾:看。
指被有才学的人看一下就立即抬高了身价。不顾一切
成语解释:顾:顾惜,眷顾。
什么都不顾。成语出处:叶圣陶《孤独》:“既然见到一点儿光,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。”
不顾前后
成语解释:比喻毫无顾忌。
成语出处:《红楼梦》一二○回:“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:当初东府里太爷,倒是修炼了十几年,也没有成仙。这佛是更难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