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晦的成语

晦的成语(共28个)

  • 风雨如

    fēng yǔ rú huì

    成语解释:晦: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;这天夜里没有月亮。
    风雨天气;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。后比喻局势动荡;社会黑暗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郑风・风雨》: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”

  • 杜门

    dù mén huì jì

    成语解释:晦:隐匿。
    关上门,隐匿自己的踪迹。指隐居起来,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或动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宇文神举传》:“显和具陈宣杜门晦迹,相时而动,孝武深纳焉。”

  • 韬神

    tāo shén huì jì

    成语解释:谓隐藏踪迹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薛道衡传》:“粤若高祖文皇帝,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,韬神晦迹则紫气冲天。”

  • 遵养

    zūn yǎng huì shí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遵养时晦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陈子昂《感遇》诗之十一:“浮云不足贵,遵养晦时文。”

  • 韬光

    yǎng huì tāo guāng

    成语解释:谓隐藏行迹和才能,不露锋芒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淞滨琐话・罗浮幻迹》:“苟能养晦韬光,始许了却前缘,重联仙侣。”

  • 曲折

    yǐn huì qū zhé

    成语解释:意思含糊晦涩;转弯抹角。常指说话或写文章用隐隐约约、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思想。隐晦:不明显;曲折:转弯抹角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可以大声疾呼,而不要隐晦曲折,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。”

  • 韬光养

    tāo guāng yǎng huì

    成语解释:指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荡寇志》第76回:“贤侄休怪老夫说,似你这般人物,不争就此罢休。你此去,须韬光养晦,再看天时。”

  • 迹韬光

    huì jì tāo guāng

    成语解释:晦、韬:隐藏;迹:踪迹;光:指才华。
    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,不使外露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仲元《江儿水・叹世》:“竹冠草鞋粗布衣,晦迹韬光计。”

  • 待时

    tāo huì dài shí

    成语解释:谓掩藏锋芒,隐匿踪迹,等待时机。

    成语出处:茅盾《蚀・动摇》:“辛亥那年国光就加入革命,后来时事日非,只好韬晦待时。”

  • 风雨

    fēng yǔ huì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谓风雨交加,天色昏暗犹如黑夜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王度《古镜记》:“遂起视之,则风雨晦暝,缠绕此树,电光晃耀,忽上忽下。”

  • 风潇雨

    fēng xiāo yǔ huì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风急雨骤,天色昏暗。也比喻形势险恶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郑风・风雨》:“风雨潇潇,鸡鸣胶胶,既见君子,云胡不瘳。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,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。”

  • 盲风

    máng fēng huì yǔ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盲风怪雨”。比喻困境。

    成语出处:杨笃生《新湖南》第五篇:“愈挫愈奋,愤盈旁魄,几使俄政府权力威命之所及,俱限于盲风晦雨之途焉。”

  • 一明

    yī huì yī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一暗一明。常指昼夜循环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田子方》:“消息满虚,一晦一明,日改月化。”《淮南子・兵略训》:“一晦一明,孰知其端绪。”

  • 韬光

    tāo guāng huì jì

    成语解释:韬光:把才华隐藏起来;晦迹: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。
    指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高僧传》:“释僧同,韬光晦迹,人莫能知,居寒山。”

  • 遵养时

    zūn yǎng shí huì

    成语解释:遵:遵循,按照;时:时势;晦:隐藏。
    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,退守待时。后多指暂时隐居,等待时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周讼・酌》:“于铄王师,遵养时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