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的成语(共46个)
安祥恭敬
成语解释:古时指教育儿童应注意的四点:安定而不轻躁,详审而不疏率,表现要谦恭,心里要有所敬畏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小学・嘉言》:教小儿,先要安祥恭敬。
卑谄足恭
成语解释:卑:低下;谄:巴结奉承;足:音“巨”,过分;恭:恭顺。
低声下气,阿谀逢迎,过分恭顺,取媚于人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五宗世家》:“彭祖为人巧佞、卑谄足恭而心刻深。”
垂手恭立
成语解释:垂:低下;垂手:表示恭敬。
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。成语出处:《武松演义》第十回:“武松从纱帐里望出来,看见施福、施寿还是垂手恭立,便招呼道:‘贵家院为何不去?我没事了。’”
恭而敬之
成语解释:恭:恭敬。
指待人恭敬又有礼节。成语出处: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李顺恭而敬之的慢慢往起卷那张戏报子。”
桀傲不恭
成语解释:同“桀骜不逊”。
成语出处:《二程遗书》附录《门人朋友叙述并序》:“人有不及,开导诱掖,惟恐其不至。故虽桀傲不恭,见先生,莫不感悦而化服。”
克恭克顺
成语解释:克:能够。
能够恭敬而顺从,一点也不执拗。前慢后恭
成语解释:慢:傲慢。
以前态度傲慢,后来恭敬有礼。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。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王荆公传》第16章:“知制诰与翰林学士,相去几何?此而谓其前慢后恭见利忘义,何深文之甚?”
谦恭仁厚
成语解释:指态度谦逊恭谨,为人忠诚老实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8回:“今日见宋江谦恭仁厚,愈加钦敬。”
勤慎肃恭
成语解释:肃:严肃;恭:谦逊。
勤劳、谨慎、恭敬、谦虚。指做人的美德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8回:“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,更祈自加珍爱,惟勤慎肃恭以侍上,庶不负上眷顾隆恩也。”
温恭直谅
成语解释:温恭:温和谦恭;直谅:性格正直,能谅解人。
指和气、谦恭、正直、诚信的高尚品德。成语出处:明・王阳明《客坐私祝》:但愿温恭直谅之友,来此讲学论道,示以孝友谦和之行,德业相劝,过失相规,以教训我子弟,使无陷于非僻。
温恭自虚
成语解释:温恭:温和谦恭;虚:虚心。
温顺谦恭而不自满。形容诚恳受教的好态度。成语出处:《管子・弟子职》:先生施教,弟子是则,温恭自虚,所受是极。
行过乎恭
成语解释:行:所作所为;乎:相当“于”。
所作所为过于恭敬。指恭敬过度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小过》:“君子以行过乎恭,丧过乎哀,用过乎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