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的成语(共100个)
隐约其辞
成语解释:隐约:时隐时现;辞:言辞;说话。
说话隐隐约约;躲躲闪闪;不明确;不清楚。成语出处:清・平步青《霞外捃屑・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》:“使白太夫人,谓欲礼佛行也者,迎抵会城卒岁,无功为亲者讳,故隐约其辞不尽也。”
隐恶扬善
成语解释:隐:隐匿;隐瞒;扬:宣扬。
隐蔽别人的坏处;宣扬别人的好处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。”
隐恶扬美
成语解释:隐:隐匿;扬:宣扬。
不谈人的坏处,只宣扬人的优点和长处。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。”《国语・越语下》:所不掩子之恶,扬子之美者,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。
山林隐逸
成语解释:隐居山林的士人。即隐士。
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馀韵》:“听他说话,像几个山林隐逸。”
潜山隐市
成语解释:潜:深藏。
在山林中潜迹,在市井中隐身。成语出处:唐・杜牧《送薛处士序》:“处士之名,何哉?潜山隐市,皆处士也。”
睠顾回隐
成语解释:睠:留恋。
既眷恋世俗生活又想逃隐。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抚州颜鲁公祠堂记》:乃欲睠顾回隐以市于世,其可乎?
隐迹埋名
成语解释:隐藏行踪、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。
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二折:“或有山间林下,怀才抱德,隐迹埋名。”
时隐时现
成语解释:现:显露。
时而隐没时而现出。形容隐隐约约、依稀可见的状态。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广庄・人间世》:“子房当烹狗藏弓之世,时隐时现,托赤松以自保。”
难言之隐
成语解释:言:说;隐:隐衷;隐情;藏在内心深处的事。
难以说出口的隐衷。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跋留庵》:“钱氏少为党魁,晚托禅悦,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。”
隐鳞戢羽
成语解释:见“隐鳞戢翼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序》:“古之文人才士,当其隐鳞戢羽,名闻未彰,必有文章钜公,以片言只字定其声价。”
恻隐之心
成语解释:恻:悲伤;隐:伤痛;恻隐: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。
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。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。”
隐晦曲折
成语解释:意思含糊晦涩;转弯抹角。常指说话或写文章用隐隐约约、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思想。隐晦:不明显;曲折:转弯抹角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可以大声疾呼,而不要隐晦曲折,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。”
隐天蔽日
成语解释:把天遮住,把太阳也挡住了。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。
成语出处: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・江水》:“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,自非停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
探赜索隐
成语解释:探:寻求,探测;赜:幽深玄妙;索:搜求;隐:隐秘。
探究深奥的道理,搜索隐秘的事情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,以定天下之吉凶。”
隐姓埋名
成语解释: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。
成语出处:元・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:“因此上不事王侯,不求闻达,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