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的成语(共180个)
毛手毛脚
成语解释:做事粗心,不细致。
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76回:“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,小人决不用他。”
羊毛出在羊身上
成语解释: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,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。
成语出处:明・唐顺之《公移・牌》:“稍稍借贷度日,有收之年送还田主。谚所谓‘羊毛出在羊身上’。”
九牛一毛
成语解释:九:表示多数。
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。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牛亡一毛,与蝼蚁何以异?”
不毛之地
成语解释:毛:地面上生长的谷物、草木。
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。后指最荒凉、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。也作“不发之地”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“君如矜此丧人,锡(赐)之不毛之地。”
伐毛洗髓
成语解释:刮去毛发,洗清骨髓。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。
成语出处:清・黄景仁《浴汤泉》诗:“伐毛洗髓欠福命,尘土肠胃聊湔除。”
嘴上无毛,办事不牢
成语解释: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5回:“俗语说道,‘嘴上无毛,办事不牢’,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,不会冤枉人的了?”
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
成语解释: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情谊深重。
成语出处:吴强《红日》第15章: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!大家不要客气,吃一点!”
略知皮毛
成语解释: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7回:“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切瞠目无语,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,岂敢乱谈,贻笑大方!”
一毛不拔
成语解释: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。形容为人十分吝啬;自私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”
茹毛饮血
成语解释:茹:音如;吃。
用来描写原始人不会用火;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:“未有火化,食草木之食,鸟兽之肉,饮其血,茹其毛。”
毛遂自荐
成语解释:毛遂: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;荐:推荐;荐举。
毛遂自己推荐自己。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门下有毛遂者,前,自赞于平原君曰:‘遂闻君将合从于楚,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,不外索。合少一人,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。’”
吹毛洗垢
成语解释:吹开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。比喻一意寻找他人的过失或缺点。
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酷吏传・宋游道》:“游道禀性遒悍,是非肆口,吹毛洗垢,疮疵人物。”
多如牛毛
成语解释:多得像牛身上的毛。形容多得数不清。
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文苑传序》:“学者如牛毛,成者如麟角。”
毛举细故
成语解释: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,加以责难或攻击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叶向高传》:“忠贤乃时毛举细故,责向高以困之。”
拔毛济世
成语解释: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列子・杨朱》:“禽子问杨朱曰:‘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,汝为之乎?’杨子曰:‘世固非一毛之所济。’禽子曰:‘假济,为之乎?’杨子弗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