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的成语(共160个)
宁可信其有
成语解释:宁:宁愿。
宁愿相信它有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盆儿鬼》楔子:“那先生都叫他做贾半仙,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,孩子去意已决。”
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
成语解释:信:信用;其:那;可:可以,行。
一个人不讲信用,真不知道怎么能行。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
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
成语解释:邑:指小城市。
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处处都有贤人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
韩信用兵,多多益办
成语解释:比喻越多越好。同“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三:“韩信用兵,多多益办。此是化工造物之妙,与文同用。”
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
成语解释:将:统率,指挥。
比喻越多越好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’”
莫信直中直,须防人不仁
成语解释:直:公正,正直。
不能简单地相信别人很正直,而应当提防他存心不良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石秀自肚里暗忖道:‘莫信直中直,须防人不仁。’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,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。”
信以传信,疑以传疑
成语解释:信:确实;疑:难于确定。
确实可信的就按可信的传下去,不可信的就按不可信的传下去。指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问题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三代世表》:“一言有父,一言无父,信以传信,疑以传疑,故两言之。”
大信不约
成语解释:信:诚实;约:盟约,条约。
指真正讲信义的不在于订约盟誓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学记》:“大道你器,大信不约。”
信言不美
成语解释:信:真实。
美:美妙,漂亮。
真实的话未经加工,所以不美妙动听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81章: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”
杖莫如信
成语解释:杖:通“仗”,凭借。
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八年》:“舍之闻之:‘杖莫如信’。完守以老楚,杖信以待晋,不亦可乎。”
信受奉行
成语解释:信:信仰;奉:执行。
接受教诲,虔敬奉行。比喻坚信不移,奉行不悖。成语出处:《仁王经・末》:“一切大众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”
信口雌黄
成语解释:古时写字用黄纸;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。比喻不顾事实;随口乱说。雌黄:鸡冠石;黄赤色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粱・刘峻《广绝交论》:“雌黄出其唇吻,朱紫由其月旦。”李善注引晋・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王衍,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口中雌黄。”
信笔涂鸦
成语解释:信:听凭,随意;信笔:随意书写;涂鸦:比喻字写得很拙劣,随便乱涂乱画。
形容字写得很潦草。也常用作自谦之词。成语出处:唐・卢仝《示添丁》诗:“不知四体正困惫,泥人啼哭声呀呀。忽来案上翻墨汁,涂抹诗书如老鸦。”
偏信则暗
成语解释:偏信:只听信一方面的话;暗:糊涂。
只听信一方面的话,就不能明辨是非。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
风信年华
成语解释:指女子二十四岁时。
成语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・烟消云散》:“那轿中走出来一个风信年华的丽人,便是年羹尧的爱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