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的成语(共160个)
半信半疑
成语解释:信:相信;疑:怀疑。
既有些相信;又有点怀疑。对真假不能肯定。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36卷:“若他们听过了,半信半疑,若存若亡,安得不惰?”
将信将疑
成语解释:将:又;且。
有些相信;又有些怀疑。形容对事物的看法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。成语出处:唐・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其存其没,家莫闻之;人或有言,将信将疑。”
半信不信
成语解释:指不完全相信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嵇康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苟卜筮所以成相,虎可卜而地可择,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?”
信誓旦旦
成语解释:誓言说的诚恳可信。信誓:表示真诚的誓言;旦旦:明白确实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卫风・氓》: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宴,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”
背信弃义
成语解释:背:违背。
信:信用;弃:丢弃;义:道义。
不讲信用。不讲道义也作“弃信忘义”。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周纪下・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
成语解释: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才能正确认识事物;只相信单方面的话,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。
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
言必信,行必果
成语解释:信:守信用;果:果断,坚决。
说了就一定守信用,做事一定办到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,固执然小人哉!”
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
成语解释:宁:宁愿。
宁愿相信它有,不可相信它没有。指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盆儿鬼》楔子:“那先生都叫他做贾半仙,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,孩子去意已决。”
无征不信
成语解释: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上焉者,虽善无征,无征不信,不信民弗从。”
旦旦信誓
成语解释:旦旦:诚实的样子;信誓:诚挚可信的誓言。
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。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王融传》:“将旦旦信誓,有时而爽,駉駉之牧,不能复嗣。”
违信背约
成语解释:违:违背。
失信于人,背弃约定,毫无信义可言。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武帝纪下》:“伪齐违信背约,恶稔祸盈。”
推诚布信
成语解释:诚:真心,诚意;信:诚实,信义。
指以诚心待人,坦白无私。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于翼传》:“翼又推诚布信,事存宽简,夷夏感悦,比之大小冯君焉。”
轻诺寡信
成语解释:轻:轻易;轻率;诺:许诺、应允;寡:少。
轻易答应人家求的;一定很少守信用。成语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夫轻诺者必寡信,多易者必多难,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。”
美言不信
成语解释:信:信实,真实。
词藻华美的言辞、文章,内容往往不真实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”
信而有征
成语解释:确实可信而且有证据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八年》:“君子之言,信而有征,故怨远于其身。”